摘要: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与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行政复议作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正面临案件数量激增与办理质效提升的双重挑战。2024年,随着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施行,北京案件数量达到历史新高,行政复议机关“案多人少”问题日益凸显。
9月12日
市司法局召开
北京市行政复议垂直大模型发布会
正式发布了
全国首个行政复议垂直大模型
并就大模型建设情况
研发过程及经验启示进行介绍
↓↓↓
北京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马福威对北京市行政复议垂直大模型建设情况进行介绍。
建设背景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与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行政复议作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正面临案件数量激增与办理质效提升的双重挑战。2024年,随着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施行,北京案件数量达到历史新高,行政复议机关“案多人少”问题日益凸显。
2024年7月,北京市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部署,在市科委、市政数局、经开区支持下,以行政复议为突破口,依托公共数据训练基地,努力探索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建设的新路径。
主要成果
科技赋能,形成行政复议办案新模式。今年6月底,北京市司法局建成全国首个行政复议垂直大模型,涵盖立案、办案、结案三大模块。模型输出准确率超95%,辅助环节效率提升超100%,真正实现“人机协同”的新型办案模式。
服务一线,解决行政复议办案痛点。目前,该大模型已推广至全市各级全部行政复议机关应用。实践证明,该模型不仅有效缓解了案件激增压力,更成为法治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武器。西城区试点作为全国首个行政复议国家级标准化项目,借助大模型精准识别简易案件,近半案件适用“快车道”程序,办案质效大幅提升。
引领发展,打造智慧法治北京样板。大模型采用轻量化设计,具有三大优势:算力需求低,无需大规模硬件升级;接口标准化,可无缝对接现有业务平台;部署周期短,基层单位可快速上线应用。构建了“技术创新+流程优化+协同治理”的三维标杆体系,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经验启示
要强化组织保障与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对智慧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为项目提供了目标方向和强大动力。市司法局成立专项工作组,建立“双周调度、月度评估”机制,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有序推进。
要坚持需求导向的技术创新。项目始终聚焦“三个服务”:服务办案人员减负、服务当事人便利、服务决策质量提升,确保模型真正立足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要构建协同共建的生态体系。跨部门协作创造“1+1>2”的效果: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帮助对接大模型优势企业面壁智能,通过人工智能专项支持联合研发。市政数局开放8类政务数据接口,市经信局、经开区提供宝贵支持,面壁智能组建20人专项团队驻场开发。从以前“单打独斗”,到现在的“体系作战”,大模型建设效率实现量级提升。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洪朝就大模型入选服贸会“北京方案展”的优势进行介绍。
大模型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全域应用的跨越,不仅显著提升了行政复议工作的效率与规范化水平,更是以科技赋能司法行政工作、以数字化手段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生动实践。该项目能从全市上百个优秀方案中脱颖而出,入选服贸会“北京方案”展,充分证明了其首创性、实用性和可推广性的突出价值。
服贸会“北京方案展”的设立,旨在汇聚和推广一批像大模型这样,由北京真实场景孕育、具有标杆意义的数字服务解决方案,既可以是整体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推广,也可以根据各地需求进行模块化的灵活组合与复制。我们希望通过服贸会这一国际化平台,将这些凝结了北京智慧的“方案”变为可交易、可输出的标准化产品或服务,为全球数字治理贡献“北京智慧”和“中国方案”。
北京市政务和数据局党组成员、市大数据中心主任张琳就北京市在政务领域的大模型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大模型的成功发布是本市统筹推进政务领域大模型应用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政务大模型统筹建设应用工作方案》,同步牵头编制《北京市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建设管理办法》,按照“统一算力供给、统一模型服务、统一数据管理、统一安全运营、统一服务入口”的总体思路,依托“京通、京办、京智”打造智能体统一调度服务入口,规划建设模型矩阵服务支撑平台、大模型数据中枢平台、大模型应用评测管理平台等共性基础平台能力,构建统一调度、动态扩容的政务算力资源池,推动实现模型应用、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和知识库等统建共用、分建复用、共建共享。
2024年以来,我局陆续发布了4个批次、30余项人工智能大模型相关应用场景创新需求,为司法、教育等多个部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下一步,我局将加快推动政务大模型应用相关规划落地实施,助力各部门打造更多标杆示范场景,让AI真正成为提升首都城市治理能力和市民服务水平的强大引擎。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李志磊就大模型的产业牵头进行介绍。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作为全市人工智能产业牵头部门,面向行政复议等行业应用场景,遵循“找大甲方、联合研发、示范推广”的联合研发平台的三阶段思路,与市司法局紧密协同,由市司法局作为需求方主动提供场景,面壁智能作为大模型技术方深度参与,组建了智慧法治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通过一年的持续发力,成功研发出该大模型。
大模型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赋能司法行政领域的研发和应用落地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让我们看到了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下一步,我委将以此次大模型的发布为起点,以全国法治建设更高效、更智能为牵引,让人工智能赋能法治建设的成果惠及更广范围,向全球展示北京“科技研发—场景验证—产业推广”的成功路径。
法治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广播电视台、新京报等中央和市属媒体到场参会。
来源:北京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