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0日,交个朋友直播间首席品牌监督官罗永浩在微博抛出一枚重磅炸弹:“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2025年9月10日,交个朋友直播间首席品牌监督官罗永浩在微博抛出一枚重磅炸弹:“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这则吐槽瞬间点燃舆论,将西北菜巨头西贝推上风口浪尖,一场由预制菜引发的“罗贾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罗永浩的“炮火”与诉求
罗永浩的吐槽并非无的放矢。他详细描述用餐体验,直言菜品“全是重新加热的味道”,并质疑西贝“羊排像隔夜重烤的恶心味道,葱香烤鱼是隔夜重烤的葱‘腥’味,嫩烤大黄鱼特腥,凉菜与当年味道无异,面汤是隔夜味”。更关键的是,他认为西贝作为高价餐厅,使用预制菜却未明示,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
为此,罗永浩提出两点诉求:一是呼吁国家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使用预制菜,二是悬赏十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凭实据”,甚至表示愿购买专业设备检测菜品烹制时间。
罗永浩的言论迅速引发网友共鸣,#罗永浩吐槽西贝预制菜#话题冲上热搜,大量消费者跟帖吐槽类似经历,质疑西贝“高价低质”。
贾国龙的强硬反击与“自证清白”
面对罗永浩的“攻势”,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迅速回应。9月11日晚,他在北京门店接受媒体采访时连用三个“一定”表态:“一定会起诉他,一定会起诉他,一定一定会起诉他!”
贾国龙认为,罗永浩的行为已超出正常消费者范畴:“他吃得挺好,抹嘴走了,回去就发微博,对我们造成巨大伤害。”他强调,西贝“按国家规定没有一道预制菜”,所有菜品均在门店现做,中央厨房仅配送预加工原料(如切割成型的羊排),主食馒头因国家标准允许工厂制作后加热,也不属于预制菜。
为“自证清白”,贾国龙宣布两项举措:一是9月12日起全国370家门店开放后厨参观,消费者可申请佩戴防护工具,在员工带领下查看任何菜品制作过程;二是切割罗永浩的“消费者”与“博主”身份,称西贝欢迎正常消费反馈,但拒绝“博主行为”的恶意攻击。
然而,贾国龙的回应并未平息争议。网友翻出其过往言论——他曾表示“好菜全是预制出来的,越高级的菜预制程度越高”,与当前“无预制菜”的说法形成矛盾,进一步加剧公众质疑。
预制菜定义模糊:行业监管与消费者信任的双重困境
这场风波的核心矛盾,在于预制菜定义的模糊性。根据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预制菜需满足“工业化预加工”“加热或熟制后食用”“不包括主食类食品”等条件。但现实中,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如腌制好的肉类、切配好的蔬菜)、需二次加工的菜肴(如冷冻牛排)是否属于预制菜,仍无统一标准。
西贝的“中央厨房+门店现制”模式恰好处于模糊地带。其宣称“牛大骨每日现煮、莜面现场手搓、炒菜用新鲜蔬菜现场炒制”,但联合创始人樊大卫曾承认,北京华贸店仅馒头、黄馍馍从中央工厂配送,其余菜品“明档现场制作”。这种表述与消费者对“现做”的期待存在差距。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坦言,他在西贝的体验与罗永浩相似:“预制菜非常多。”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则指出,消费者抵触预制菜的关键在于“知情权缺失”:“贵的菜不应该是预制菜,这种心理落差导致用餐体验变差。”
法律与舆论的双重博弈:西贝能否赢下这场“战争”?
贾国龙选择以法律手段回应,但胜诉难度不小。从名誉权侵权角度看,罗永浩的“恶心”一词虽情绪激烈,但属于主观评价,难以构成侮辱;而“几乎全都是预制菜”的指控,需西贝证明罗永浩虚构事实。然而,西贝自身存在矛盾表述:贾国龙曾公开支持预制菜,称其“提升效率、保障安全”,甚至推出过预制菜品牌“贾国龙功夫菜”。这种“既做又否认”的策略,可能削弱其法律主张的可信度。
舆论层面,罗永浩占据优势。作为初代网红,他擅长通过争议事件塑造“敢于质疑”的人设,此次风波进一步巩固其“消费者代言人”形象。反观西贝,尽管开放后厨、强调“不好吃不要钱”的补偿机制,但消费者对其菜品质量的质疑已非首次。知乎用户“厨房机密”曾评价2017年的西贝“后厨出品稳定、服务胜出”,但如今“越来越难吃”的吐槽屡见不鲜。贾国龙需反思的不仅是预制菜争议,更是品牌口碑下滑的根本原因。
风波背后的行业启示:预制菜明示与消费者信任重建
这场“罗贾大战”暴露了餐饮行业的深层矛盾:预制菜作为食品工业化的产物,其效率与品质的平衡尚未解决。企业逐利本无可厚非,但隐瞒使用预制菜的行为,无疑会加剧消费者信任赤字。市场监管总局的通知已明确要求“推广明示”,但执行层面仍需细化标准(如明确预制菜范围、标注方式)。西贝若想真正化解危机,或许应借鉴胖东来等企业的做法:主动公开供应链信息,接受第三方监督,而非陷入“自证陷阱”。
截至2025年9月12日,西贝全国门店已开放后厨参观,罗永浩则继续在微博征集证据。这场风波的最终走向尚不明朗,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消费者主权时代,任何试图模糊信息、回避质疑的企业,都将付出更高代价。
来源:下弦Y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