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庆阳,这片黄土高原腹地上最深厚的黄土层,不仅孕育了华夏农耕文明,更是中医鼻祖岐伯的故里。相传五千年前,岐伯与黄帝在此论医,成就了中华医学元典《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使庆阳成为“岐黄之术发源地”。如今,岐黄文化已成为庆阳最鲜明的文化标识,承载着古老
庆阳,这片黄土高原腹地上最深厚的黄土层,不仅孕育了华夏农耕文明,更是中医鼻祖岐伯的故里。相传五千年前,岐伯与黄帝在此论医,成就了中华医学元典《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使庆阳成为“岐黄之术发源地”。如今,岐黄文化已成为庆阳最鲜明的文化标识,承载着古老智慧,焕发着时代活力。
▲岐伯与黄帝论医雕像。庆阳融媒记者 王志龙 摄
历史根脉与学术传承
庆阳的岐黄文化底蕴深厚。2004年,庆阳市成立岐黄文化研究会,系统挖掘整理岐伯学术思想,并举办全国性学术论坛,如2005年的“岐伯学术论坛”,推动中医药文化研究走向全国。2011年,庆阳获评“全国岐黄文化传承基地”,2013年建成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及国家级中医师承基地,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中医药文化核心载体的地位。
▲庆城县周祖陵景区。俄少飞 摄
产业融合与创新实践
近年来,庆阳以“岐黄故里、养生圣地”为品牌,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一方面,依托得天独厚的中药材种植条件,建设康养基地和中医药旅游区,如岐伯圣景区和《黄帝内经》千家碑林;另一方面,结合现代科技,探索“AI+中医药”模式。2025年举办的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以“人工智能与中西医结合”为主题,利用庆阳作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的优势,为传统医学注入新动能。
▲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配制中草药。庆阳融媒记者 俄少飞 摄
文化弘扬与时代使命
庆阳通过多元方式传播岐黄文化。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志愿宣讲团活动、“香约庆阳”民俗盛会等,既展示古籍文物,又吸引年轻群体参与。市政协亦积极建言,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正如专家所言,岐黄文化是“生命科学文化”,庆阳正以守正创新之姿,让千年智慧泽被当代苍生。
▲市民在东湖公园练习太极。俄少飞 摄
从《黄帝内经》的诞生到现代科技的融合,庆阳的岐黄文化既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未来的序章。这片土地正以文化为媒,书写着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新篇章。
|编 辑:刘亚妮
|责 编:王 栋
|监 制:刘 阳
|总监制:王来林
来源:爱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