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太湖对话”高端访谈丨推动文脉向新 绽放新时代生命力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3 17:35 1

摘要: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着眼于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与相互赋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范式。当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从理念走向实践,如何让文化资源从“历史符号”变为“发展动能”,让传统文脉与年轻消费群体同频共振,让文化产业生态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正成为行业关注的核心议题。

转自:新华财经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着眼于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与相互赋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范式。当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从理念走向实践,如何让文化资源从“历史符号”变为“发展动能”,让传统文脉与年轻消费群体同频共振,让文化产业生态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正成为行业关注的核心议题。

9月9日,新华“太湖对话”(第三期)高端访谈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围绕“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无锡实践”展开深度研讨,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赢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文脉活化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文化资源不仅是“历史符号”,更是驱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产”。在保护文化原真性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转化,成为新时代赋予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

与会专家给出破题方向。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广汉指出,人文经济学核心在于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应通过科学保护传承与创新转化利用,使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高质量现代化发展中焕发新生。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郭林文则提出,人文经济学的核心要义包括以文化提升驱动经济发展,依托资源禀赋实现特色化发展,围绕人的需求推动产业与经济迭代升级,提升意识、更新观念是促进人文经济学发展的关键。

无锡的探索,正是对这一命题的生动作答。作为吴文化发源地,无锡拥有三千年吴文化、千年运河文化、百年工商文化的多元基因。从深挖泰伯奔吴的开拓精神、荣氏实业的创新理念,到提炼崇德向善、创新务实的城市精神,无锡始终以解码文化基因为前提,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

“人文厚度能拓宽经济视野,更能塑造优良的营商环境。” 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总撰稿人、清华同衡规划院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分院院长张谨看来,无锡的人文优势早已融入发展血脉。历史上,无锡商人兴建藏书楼、捐建公共园林,展现出超越经济利益的文化情怀,这一传统为当前政府与市场的高效互动奠定了人文基础。

目前无锡已拥有18家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1000多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年产值持续攀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创新破圈 打造差异化发展路径

在数字化浪潮和“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的背景下,传统文旅面临着既要让年轻人“读懂文脉”,又要借助科技与IP创新打造具有传播力文化产品的现实挑战。

“人文经济学崇尚特色发展,强调差异化路径的选择。”郭林文强调,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不相同,必须立足自身特色,推动产业化发展,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

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冯巧玲提出要吸引“数字原住民”,不能只做表面创新。她认为,以创新破圈需走好三步:一是理清城市文脉主线,明确精神内核;二是摒弃“先建设后运营”的传统思路,以运营导向和体验设计推动文旅项目可持续发展;三是线上与线下“双线融合”,用短视频、数字衍生品打破时空限制,让“传统符号”有情感、有温度。

在无锡,以“太湖明珠、江南盛地、游圣故里、浪漫甜都”为核心,富有“锡”味的IP矩阵加快构建;“锡径”文化线路串联散落的历史遗存,与大运河交织成“文化网络”,碎片化资源“串珠成链”。

与此同时,善用科技为文化焕新。无锡依托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顶尖影视特效资源,通过“线上内容+线下场景”模式,将《二泉映月》艺术IP转化为数字沉浸展,让游客“穿越”到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月夜;开发宜兴紫砂数字藏品,让“一把壶”既承载传统工艺,又成为社交平台的“网红单品”。这些创新,不仅保留了“千年吴韵”的底色,更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生态赋能 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当前,国家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行业趋势看,文化产业正从单一项目开发向产业生态构建转变。

郭林文认为,生态不是企业简单扎堆,而是要实现“要素齐备、企业链接、示范引领”。要素上,需配齐资金、人才,以及金融、研发、市场对接等配套服务;链接上,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跨领域创新,避免“各自为战”;示范上,要形成可复制的模式,成为区域发展标杆。

当前,无锡文化产业生态初具规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集聚影视特效、IP开发等数字文化企业,宜兴紫砂产业带整合匠人、电商、文旅资源,梅村二胡产业园汇聚近20家企业形成产业链……

基于这一良好基础,冯巧玲建议无锡应坚定文化自信,凭借紧邻上海国际旅游城市的区位优势,将中式日常与诗意生活有机结合,以“中国江南生活样板”的定位走向世界。张谨则提出,无锡可探索文化蓝领学校培育非遗匠人,开发文创数字资产激活文化价值,让人文赋能的路径更宽。

“未来的无锡,要让文脉嵌入产业、生态融入生活、科技加持艺术、社区共享成果。”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钱勤学描绘无锡人文经济发展蓝图。从保护文化资源到创新文化IP,再到构建文化生态,无锡“文产共兴”的发展路径清晰而坚定。(殷晴 赵畅)

编辑:郭洲洋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