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雷》里的“炮隼”真的存在吗?关于一式战三型乙和Ho-5/二式固定机关炮的零碎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3 18:00 2

摘要:在介绍Ki-43一式战“隼”的时候,彩云讲了一式战一型、二型、三型的武器配备,从一型丙开始,一式战的武器就是2挺一式12.7mm机枪(Ho-103)。然后有人就说,彩云啊,你不知道有一个装20mm炮的一式战,俗称“炮隼”的吗?

在介绍Ki-43一式战“隼”的时候,彩云讲了一式战一型、二型、三型的武器配备,从一型丙开始,一式战的武器就是2挺一式12.7mm机枪(Ho-103)。然后有人就说,彩云啊,你不知道有一个装20mm炮的一式战,俗称“炮隼”的吗?今天这篇补遗就来介绍一下这个“炮隼”和它搭载的20mm机关炮。战雷中的一式战三型乙“炮隼”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派往新几内亚的日本陆航部队反映,当一式战遭遇皮糙肉厚的B-17“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时,即便是一式12.7mm机枪发射爆炸弹都难以击落,有必要为战斗机配备20mm机关炮。其实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1940年,日本已经试制了以九七式战防枪为原型改进而来的Ho-1试制20mm回旋机关炮和Ho-3试制20mm固定机关炮,两种炮都发射源自战防枪的20x125mm炮弹,威力足够强劲,但陆航那些脆弱的单发战斗机扛不住后坐力,而且弹鼓供弹极占安装空间,最后Ho-3只能装在Ki-45二式复座战斗机“屠龙”上。Ho-1试制20mm回旋机关炮(上)和Ho-3试制20mm固定机关炮(下)Ki-45二式复座战斗机“屠龙”“屠龙”机腹右侧的Ho-3机关炮,该机机首还有2挺一式12.7mm机枪。为了再研发一款更轻的20mm机关炮,以南部麒次郎为首的一式机枪设计团队以一式机枪为蓝本,将口径放大到20mm,设计了Ho-5 20mm机关炮,后被日本军方正式命名为二式20mm固定机关炮(二式二十粍固定機関砲)。Ho-5/二式20mm固定机关炮既然一式12.7mm机枪是以勃朗宁大口径机枪为蓝本仿制的,Ho-5/二式20mm固定机关炮本质上就是放大的勃朗宁大口径机枪,勃朗宁老爷子估计都想不到,自己设计的机枪还被小日子放大到了20mm。分解后的二式机关炮,自动机部分就是个勃朗宁机枪,可看到枪机上引导拨弹臂的曲线槽只有一根,无双向供弹功能,所以也必须生产左右对称不能互换的甲炮、乙炮。由于口径放大,二式20mm固定机关炮的后坐力也更大,对安装支撑面的冲击更大,偏偏日本战斗机的结构强度冗余都很小,恐难承受后坐冲击。为缓冲后坐力,二式20mm机炮在炮身两侧加装了液压缓冲动作筒,一头固定在机身安装架上,一头固定在炮身上,射击时机炮相对安装架做前后短促运动。二式20mm固定机关炮炮身两侧有液压缓冲动作筒按照日方自吹,二式20mm固定机关炮重量仅37kg,射速达到750发/分,初速也有735m/s,简直比德国MG151/20机炮的数据都好看,后者重42.5kg,射速780发/分,打普通榴弹初速705m/s,打M薄壳榴弹初速805m/s。但二式固定机关炮的数据其实是靠大幅度缩减弹药威力换来的:该炮发射的不是Ho-3试制20mm固定机关炮的20x125mm弹,而是大幅削弱的20x94mm弹,弹头重量相比20x125mm弹减轻了25%,普通榴弹弹头质量只有84-90g。Ho-5/二式机关炮使用的20x94mm弹,上方两发为二式曳光穿甲弹,下方一发为二式榴弹。之所以这么削减弹药威力,是因为二式机关炮根子上还是勃朗宁机枪的仿制改进型,勃朗宁老爷子最初设计时可从没考虑过放大到20mm口径,于是只能弱一点,要不然把炮都震劈叉了咋办?可这么一折腾,榴弹弹头威力就削减得不成样子啦?于是日军又走了了“特殊烧夷弹”邪道,研发了Ma 202二式特种燃烧弹(マ202二式特殊焼夷弾),采用无机械引信,直接挤压弹头引爆的办法,并最大限度挖大弹头内部容积,终于在78.2g的弹头内塞入了3.2g PETN炸药和8.7g燃烧剂,这下毁伤力是足够了,至于安全性嘛…你们觉得小鬼子在乎这个吗?二式榴弹(左)弹头重84.3g,弹头有二式小型瞬发引信,装药为3.4g黑索金炸药和3.4g燃烧剂;Ma 202特种燃烧弹(右)弹头重78.2g,无引信,装药为3.2g PETN炸药和8.7g燃烧剂。至此炮也研制出来了,弹药也有了,该组织生产,尽快装备部队了吧?但1941年时名古屋陆军兵工厂刚刚开始投产Ho-103/一式12.7mm机枪,没有产能生产Ho-5/二式机炮,不得不让官方军工体系之外的的中央工业公司试制,可陆航部队已经被皮糙肉厚的美国飞机逼得撑不住了,强烈要求尽快生产Ho-5/二式机炮,终于陆航本部在1942年末让名古屋兵工厂逐步削减一式机枪产量,转为生产二式机炮。由于前线部队需求过急,陆航萝卜快了不洗泥,二式机炮是边完善、边修改、边生产,连图纸都不统一,分包商制造的零件尺寸超差,不能互换,产品质量低劣,再加上早期的二式榴弹和二式曳光榴弹引信设计存在缺陷,频繁发生膛内炸事故,所以整个战争期间二式机炮的生产就没正常过,一直到日本战败都是搞到哪里算哪里。从左到右:九七式7.7mm固定机枪(海航仿英维克斯机枪)、一式12.7mm固定机枪(陆航仿勃朗宁机枪)和二式20mm固定机炮战雷游戏中出现的“炮隼”,原型是1944年10月陆军航空本部技术部要求给一式战进一步加强火力,以一式战三型为基础搞出来的改进机型,命名为一式战三型乙,之前搭载一式12.7mm机枪的量产机型则命名为一式战三型甲。由于二式机炮比一式机枪尺寸大,为了在机首装下两门炮,一式战三型的机首被向前延伸了20mm,为包住炮身,在座舱风挡前方设置了向外突出的机炮整流罩,这是在外观上识别“炮隼”的重要特征。真实历史照片中的一式战三型乙“炮隼”,风挡前有容纳二式机炮的整流罩,回到题图对比,发现战雷的模型还真把这细节做出来了。但是,由于二式机炮的可靠性问题在整个战争期间未能解决,装在机首使用协调器射击时射速暴跌的问题也未能解决,还有因为战争末期航空铝材严重匮乏,将一式战三型乙尾翼由铝制件改为木制件的试验失败,再加上机首延长导致重心失衡,以及陆航认为一式战已彻底没有改进空间,最终这个一式战三型乙只改装了2架就草草收场,以失败告终。除了这个失败的一式战三型乙,二战时期日本陆航还有其他一些型号的战斗机装备了二式机炮,如Ki-61三式战斗机“飞燕”、Ki-84四式战斗机“疾风”、Ki-100五式战斗机等,往往在升级改进型中用来替换一式12.7mm机枪。Ki-61三式战“飞燕”,三式战一型丁和三式战二型发动机罩上的2挺一式12.7mm机枪被换成了二式20mm机炮。Ki-84四式战“疾风”,四式战甲机首2挺一式12.7mm机枪,机翼2门二式20mm航炮,四式战乙机首武器也换成2门二式20mm航炮。Ki-100五式战,机首2门二式20mm机炮,机翼2挺一式12.7mm机枪。-END-▲别忘了关注我们~

法国原瓶进口,来自国际金奖全满贯家族SAS SPIRIGNAC,原产地协会高品质XO认证

霸气狮王3D浮雕,每瓶附有庄主亲笔签名,资深老饕、送礼、自斟珍藏、有酒柜的少不了

来源:军武速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