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星二代”三个字,在大多数人脑子里自带原罪:一出生就赢,还偏要抢镜头。
“星二代”三个字,在大多数人脑子里自带原罪:一出生就赢,还偏要抢镜头。
可赵大牛偏偏没按剧本走,他连娱乐圈的门都没想挤,直接转身去踢野球、拍段子,9月9号那天,干脆自己掏钱办了一场东北草根足球赛。
球一开踢就进球,现场嗨得像村晚,弹幕却飘满“靠爹”“作秀”。
我盯着屏幕,脑子里只剩一句:他到底做错了啥?
先说人。
赵大牛,户口本上写赵一楠,97年生,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管理毕业。
别人拿文凭当敲门砖,他拿它当铲子,真去挖球场。
短视频账号里,他穿大背心、趿拉板鞋,拍东北大爷雪地抽冰尜,拍自己煮酸菜白肉,粉丝一百多万,没一条蹭老爹流量。
这次比赛,他拉来一票本地野球手和几个小网红,门票免费,直播打赏全捐给青训。
守门员黄油手那一下,网友笑疯了,说“赵家班”连足球都能演小品。
可镜头扫过去,赵大牛冲过去拍守门员后背,像拍自家兄弟:没事,下回合我给你补。
我蹲直播间三小时,看见他跑前跑后递水、递毛巾,嗓子喊哑了还在问观众“咱东北孩子踢球帅不帅?
”弹幕飘过一句“你爸咋不来?
”他咧嘴笑:“我爸在后台啃苞米呢,怕抢我风头。
”一句话把尴尬化成段子,也把我心里的偏见怼了个窟窿。
回头想想,他要是真想红,大可以签公司、上综艺、炒CP,一套连招早热搜了。
可他偏不,他把流量攒下来,换成真草皮、真球门,让一群平时只能踢水泥地的小孩有了正经赛场。
比赛结束,他蹲在地上给小球员系鞋带,那画面比任何热搜都结实。
有人说他花老爹的钱立人设。
可据我扒到的消息,这场球赛的赞助是他直播带货攒的佣金,品牌方是东北本地啤酒厂,合同上写得明明白白:赵大牛个人名义,不挂赵本山三个字。
老爹唯一出现的镜头,是赛后发微信语音:“儿子,踢得比我当年扭秧歌带劲。
”
星二代最怕的是一辈子活在父母的光环里,赵大牛倒好,直接把光环拆了当路灯,照亮自己想走的路。
他没喊口号,也没卖惨,就一句“咱东北足球不能光剩段子”,然后真去干了。
你可以笑他球技糙,可以笑他直播滤镜厚,但没法笑他认真。
所以,那些冷嘲热讽到底在嘲什么?
嘲他有个好爹?
还是嘲他没用好爹走捷径?
我看不懂,也不想懂了。
我只知道,下次再有草根比赛,他喊一嗓子,我大概率还会点进去看——不为别的,就想看看一个不想当明星的星二代,到底能把一件小事干得多带劲。
球赛散场,赵大牛把球衣脱了往肩上一甩,冲镜头嘿嘿一笑:“哥几个,下回咱争取凑个十一人制。
”就这一句,比所有公关稿都真诚。
来源:聪慧河流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