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与西贝预制菜之争:一场关乎“透明化”的舆论风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3 18:27 2

摘要:近日,罗永浩和餐饮品牌西贝之间的“预制菜之争”迅速升级,从微博到直播,再到媒体实地探访,短短三天时间,事件发酵成一场全民关注的餐饮透明化讨论。

近日,罗永浩和餐饮品牌西贝之间的“预制菜之争”迅速升级,从微博到直播,再到媒体实地探访,短短三天时间,事件发酵成一场全民关注的餐饮透明化讨论。

起因:一句“几乎全是预制菜”

9月10日,罗永浩下飞机后和同事在北京顺义区的西贝用餐,随即在微博吐槽:“好久没吃西贝了,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这条微博迅速引爆舆论。

西贝方面火速回应,称牛大骨每天现煮,莜面现场手搓,“不存在预制”。创始人贾国龙更是公开放话:“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罗永浩则不示弱,悬赏10万元征集证据,直言“准备好了”。

升级:直播曝光冷冻鱼与西兰花

9月12日晚,罗永浩开启抖音、B站、微博三平台直播,在线人数一分钟破10万。他在直播中展示了西贝后厨冷冻鱼的包装照片:保质期长达18个月,配料表中含有7种食品添加剂,包括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复配水分保持剂。

他质疑道:“虽然这鱼是生的,但经过工业化处理和添加剂腌制保存,已经不是消费者理解的‘鲜鱼’了。”

与此同时,网友实探西贝后厨发现了冷冻西兰花,引发新一轮争议。对此,西贝回应称这是“有机菜,采用冷冻锁鲜技术”,并非大家理解的普通冷冻。

对垒:一边喊透明,一边开大会

面对舆论压力,西贝不仅发布了42页的《致顾客的一封信》,还召开了题为“1.8万名伙伴跟罗永浩之战”的全员动员大会。贾国龙直言,西贝营业额已因事件下滑,单日损失可能高达200万-300万元,“这是西贝成立以来最大的外部危机”。

罗永浩则在直播中再次强调:“我不反对预制菜,但必须透明化,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现做就该是基于新鲜采购的食材,允许用冷冻肉类,但要无添加、未经深加工。”他点名老乡鸡的做法值得学习——明确公示哪些菜是现做,哪些是半预制或复热预制,让顾客自由选择。

背后:标准与认知的冲突

事实上,争议的关键在于“预制菜”的定义。

国家标准(2024年通知、2024年7月征求意见稿):预制菜是经工业化预加工、加热或复热后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但不包括中央厨房半成品。

消费者认知:只要不是门店从生鲜食材现场烹饪的,哪怕是中央厨房加工的半成品,也被视为“预制菜”。

这就造成了“标准上合规、体验上不满”的尴尬局面。

观点:为什么这次会炸锅?

价格预期错位:快餐如吉野家、蒸功夫用预制菜,消费者接受,因为价格便宜。但去西贝人均百元以上,却吃到工业化处理的冷冻食材,心理落差明显。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餐厅供应链一无所知,缺乏知情权与选择权。行业态度暧昧:贾国龙三年前曾高调表示“预制菜是趋势,好菜全是预制出来的”,如今却极力撇清“西贝没有预制菜”,前后态度反差加剧了质疑。

结语:透明才是最大公约数

这场“罗永浩vs西贝”的争端,本质上并非一场“打击与反击”,而是一次关于餐饮行业透明化的拷问。

罗永浩赢在敢说敢揭,西贝输在信息模糊与态度摇摆。最终,消费者要的并不复杂:不是绝对拒绝预制菜,而是要知道自己花的钱,究竟买到的是“现做的新鲜”,还是“工业化的便捷”。

在预制菜国标尚未正式落地的今天,这场舆论风暴,或许能倒逼整个行业走向更加公开与诚实。

来源:一航走遍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