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4-6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联合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暨202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作为国内感染性疾病及肝病领域水平极高的学术盛会
医脉通报道,感谢李婕教授授权发布。
2025年9月4-6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联合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暨202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作为国内感染性疾病及肝病领域水平极高的学术盛会,吸引国内外著名学者汇聚一堂,共话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及肝病研究的最新进展及热点问题。会议期间,医脉通特邀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李婕教授为我们分享从病毒性肝炎治疗到肝癌早筛的全程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实施策略。
医脉通:目前,我国由病毒性肝炎尤其乙肝导致的肝癌疾病负担仍然沉重。能否请您谈谈病毒性肝炎治疗对肝癌防治的重要意义?
李婕 教授
据统计,2016年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8600万人,其中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的病因构成比高达84%,已成为我国HCC的主要病因之一。至2024年,我国慢性HBV感染者总数较前略有所下降(7200万),但每年仍有约42万人死于HBV相关疾病(包括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等)1-3。基于此,规范HBV抗病毒治疗不仅是降低肝硬化与肝癌发生风险的关键措施,也是助力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抗病毒治疗整体策略是以HBV DNA阴转为基础,HBsAg清除为目标,致力于不断提升临床治愈率。核苷酸类似物(NAs)持续治疗可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减少HBV复发,辅助特异性免疫重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可有效降低HBsAg水平,缓解因持续治疗导致的特异性T细胞耗竭,逐步提升HBsAg清除率。在现有抗病毒方案的综合应用下,我国慢乙肝(CHB)患者可最大化实现HBV DNA抑制,减少肝纤维化、肝硬化进展,从而降低HCC发生风险。
医脉通:对于面临肝癌高风险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如何进行疾病管理以降低肝癌发生风险?其抗病毒治疗策略是否有特殊考量?
李婕 教授
在肝癌防治工作中,高危患者的定期筛查与监测不可忽视。我国《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4建议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 个月进行1次肝脏超声与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以提升HCC早期检出率。此外,指南还推荐异常凝血酶原(PIVKA II),血浆游离微 RNA(miRNA)和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等指标作为辅助肝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这对于血清AFP阴性人群而言意义重大。
在治疗策略上,除了对符合指征的CHB患者及时启动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以降低HCC发生率之外,临床还应关注部分特殊患者发生HCC风险。一项纳入203例低病毒血症患者的研究显示,经过中位42个月的随访,LLV患者存在较高的终末期肝病和HCC风险5;另一韩国队列研究发现经恩替卡韦(ETV)治疗 1 年后 HBV DNA
医脉通:在病毒性肝炎到肝癌早筛的全程管理中,早筛效能与成本效益仍待提升。您认为未来应从哪些方向着手突破,以高效提高肝癌的早期检出率并进行精准化全程管理?
李婕 教授
随着数字化技术加速赋能医疗健康领域,数字化技术与肝病临床管理的深度融合未来可能成为提升肝癌早筛效能与实现精准全程管理的新方向。除当前指南推荐的肝脏超声及AFP外,PIVKA-II 作为HCC生物标志物也展现出了优异的临床价值,在区分肝硬化与早期肝癌中敏感性达92%、特异性达93%,其与AFP联合时可显著提高HCC诊断敏感性6,7。Elecsys GAAD算法整合PIVKA-II、AFP、年龄与性别的数字化模型已在区分各阶段、各病因HCC与良性慢性肝病中表现优异,在中国人群中早期HCC的AUC达93.1%、所有HCC达95.6%,为HCC早期筛查提供了高效工具。与此同时,围绕临床需求设计的LDP全程管理技术路线与数字化平台,可帮助我们更好实现肝癌风险人群的危险分层及后续管理。首先,该平台通过自动计算风险模型指数,可一键评估患者的HCC风险并自动生成个性化的随访策略;此外,数字平台内数据可直连HIS,提升患者信息收集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有效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效率。LDP平台内数据还可支持数据库导出及数据可视化,不仅支持科研工作的开展,还可为科室运营管理提供全方位支持。
专家简介
李婕 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香港大学访问学者
国家医学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医师)
江苏省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承担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国家、省部级课题共27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共13项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Hepat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eClinicalMedicine、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Protein&cel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90余篇,其中3篇入选ESI高被引,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参考文献:
1.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 30(12): 1309-1331
2.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华传染病杂志2019,37(12): 711-73
3. CDA Foundation’s Polaris Observatory. https://cdafound.org/polaris/dashboard/. Accessed Dec 2024
4.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临床肝胆病杂志,2024,40(05):893-918.
5. Zhang Q. et al. J Clin Transl Hepatol. 2021;9(6):850-859.
6. Volk ML. et al. Cancer Biomark. 2007;3:79–87
7. Lok A.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10; 138: 493-502.
8. Teerha Piratvisuth, Jinlin Hou et al. EASL Congress 2023; poster number FRI-300.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肝脏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