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翅哀鸽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鸠鸽科鸟类,外形与常见的哀鸽 (Mourning Dove) 相似,但有其显著特征。
1.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白翅哀鸽
· 英文名: White-winged Dove
· 学名: Zenaida asiatica
· 分类: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 鸠鸽科 (Columbidae) > 哀鸽属 (Zenaida)
2. 形态特征
白翅哀鸽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鸠鸽科鸟类,外形与常见的哀鸽 (Mourning Dove) 相似,但有其显著特征。
· 体型: 体长约 28-30 厘米,翼展约 47-55 厘米,体型比哀鸽略显粗壮。
· 羽色:
· 主体颜色: 身体大部分呈灰褐色,整体颜色比哀鸽偏暖,略带粉棕色。
· 标志性特征: 翅膀上有一条宽阔的、醒目的白色斑纹。当翅膀收起时,这条白斑会像一条白色边框一样清晰可见;当它们飞行时,这对白色翅膀会变得非常显眼,这也是其英文名和中文名的由来。
· 尾部: 尾巴较短,末端呈方形,尖端有白色羽毛。
· 头部: 眼睛周围有一圈独特的亮蓝色裸露皮肤,非常显眼。眼睛本身呈红色或琥珀色。
· 叫声: 其叫声是重复的、听起来像“who-cooks-for-you”或“呜-呜-呜-呜”的咕咕声,与哀鸽悲伤的“哀鸣”声不同。
3. 分布与栖息地
· 原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于美洲。
· 繁殖地: 美国西南部(如德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墨西哥、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
· 越冬地: 部分北方的个体会向南迁徙至墨西哥更南部和中美洲过冬,而分布区南部的种群则多为留鸟(不迁徙)。
· 栖息地类型: 适应性很强,常见于各种开阔或半开放的栖息地,包括:
· 沙漠地带的灌木丛和绿洲
· 农田和郊区花园
· 城市公园和居民区(与人类共居现象日益普遍)
· 林地边缘
4. 生态与行为
· 食性: 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是典型的食谷鸟。
· 主食: 各种植物的种子、谷物(如小麦、玉米)。
· 其他食物: 也吃水果、浆果,偶尔会访花吸食花蜜,尤其是在仙人掌开花季节,它们是重要的传粉者。
· 行为:
· 通常成对或小群活动,在食物丰富的地区会形成非常大的群体。
· 飞行快速而直接,翅膀会发出特有的呼啸声。
· 经常在地面行走觅食。
· 繁殖:
· 繁殖季节因地而异,在北部地区通常是春夏季。
· 鸟巢是一个简单松散的平台状结构,由小树枝搭建而成,通常建在树木、灌木或甚至建筑物上。
· 雌鸟每窝产 2 枚白色的卵,由双亲共同孵化约两周,雏鸟出生后再由双亲共同喂养“鸽乳”(嗉囊分泌的乳状物),约两周后离巢。
5. 与人类的关系与文化
· 农业: 有时会成群取食农作物种子,可能被视为农业害鸟。
· 狩猎: 在美国西南部,白翅哀鸽是一种常见的合法游戏鸟,有专门的狩猎季。
· 文化象征: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其独特的叫声常常被视为夏季的特色背景音,带有一定的地域文化色彩。
6. 保护现状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白翅哀鸽的种群数量非常庞大且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估为无危 (Least Concern) 物种。它们的适应能力很强,能够很好地生活在人类改造过的环境中,甚至城市区域,因此种群数量没有受到威胁。
---
总结: 白翅哀鸽是一种分布于美洲的常见鸠鸽,其最易识别的特征便是飞行和站立时翅膀上那道显眼的白色斑纹,以及眼周的蓝色皮肤。它们适应性强,叫声独特,在部分地区的生态和文化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来源:鸠由自趣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