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争夺战:准噶尔千里奔袭拉萨,为康熙收复西藏提供了契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3 18:46 1

摘要:就拿西藏来说,和硕特汗国首领固始汗占领西藏之后,实施了政教结合的策略,他将财经大权赋予达赖系统,达赖则交给第巴(大管家)负责,由此形成了二元政权。

清朝建立之初,蒙古诸部中,只对漠南蒙古进行了直接统治,至于喀尔喀蒙古,以及准噶尔、和硕特等卫拉特四部,则实施朝贡制度。

名义而言,准噶尔占据的新疆,和硕特占据的西藏、青海和康区都是清朝领土,实际上清朝对这些地方的控制力很弱。

就拿西藏来说,和硕特汗国首领固始汗占领西藏之后,实施了政教结合的策略,他将财经大权赋予达赖系统,达赖则交给第巴(大管家)负责,由此形成了二元政权。

尽管达赖需要得到清朝册封,但清朝却无法干涉西藏事务,所以控制力极其弱小。

还有准噶尔占据的新疆,清朝的控制力就更弱了,噶尔丹建立准噶尔汗国之后,甚至出兵攻打喀尔喀蒙古和漠南蒙古,与清朝彻底决裂。

但是,事情在康熙中后期发生了极大转变,随着西藏内乱的爆发,准噶尔出兵洗劫拉萨,搬空布达拉宫,还囚禁达赖,一举夺取了西藏大部的控制权。

原本,清朝是没借口插手西藏的,这下子机会来了,康熙帝审时度势,发兵攻打西藏,最终赶走准噶尔人,将西藏纳入版图。

而这一切发生的根源,是拉藏汗的疯狂作死,如果不是他扶持假达赖,对准噶尔掉以轻心,他也不会亡国身死,清朝自然就无机可趁。

01

事情要从五世达赖去世说起。

1683年,五世达赖去世了,终年68岁。

达赖去世是个大事,第巴桑结嘉措担心自己大权旁落,为此进行了一番筹划,他写信给达赖的弟子、时任准噶尔汗国大汗噶尔丹,经过一番商议,二人决定秘不发丧,然后寻找转世灵童,直至转世灵童坐床为新任达赖时,再公布消息。

于是,桑结嘉措将达赖的遗体秘密保存起来,然后找到转世灵童仓央嘉措,让班禅进行抚养,他则宣布达赖需要闭关修行,自己代理一切事务。

这是一出瞒天过海的大戏,当时根本没有人怀疑,直至1696年康熙帝击溃噶尔丹,从俘虏的噶尔丹亲兵口中得知五世达赖已经去世,事情这才败露。

当时,康熙帝很生气,认为自己被欺骗了,但桑结嘉措却派人入京解释缘由,说自己是遵照五世达赖的遗愿行事的,康熙帝出于稳定西藏的考量,便同意仓央嘉措作为转世灵童。

不久,桑结嘉措就公布了五世达赖去世的消息,并于第二年为仓央嘉措举行了坐床仪式,仓央嘉措正式成为六世达赖。

尽管清朝承认了仓央嘉措,广大蒙藏民众对仓央嘉措的身份也很认可,但新继任为和硕特汗国大汗的拉藏汗却很不高兴,他一心想要从达赖系统收回权力,又认为仓央嘉措是桑结嘉措扶持的傀儡,再加上他怀疑桑结嘉措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便对二人敌意更深。

1703年,因青海和硕特内部矛盾爆发,拉藏汗来到拉萨驻扎,打算好好经营西藏,而如何从达赖系统夺回权力,是他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流逝,拉藏汗发现仓央嘉措行为不端,沉迷女色,不问政务,桑结嘉措则掌握了所有权力,还培植武装力量与自己对抗,便上书康熙帝说仓央嘉措是假达赖,还说桑结嘉措与噶尔丹狼狈为奸,康熙帝愤怒不已。

如此一来,桑结嘉措的处境就很微妙了,便派人毒杀拉藏汗,结果被拉藏汗识破,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

经过数年征战,至1705年7月,拉藏汗杀掉桑结嘉措,夺取了西藏的统治权。

为了稳固自身地位,拉藏汗不顾广大人民的意愿,上书康熙帝废掉仓央嘉措,康熙帝基于西藏现实考量,下旨废掉仓央嘉措并将其押送到京城,并承认拉藏汗扶持的阿旺伊西嘉措才是真正的六世达赖。

当然了,阿旺伊西嘉措不过是个傀儡,拉藏汗以为自己通过改立达赖,就牢牢掌握大权了,实际上大错特错。

对于仓央嘉措被废之事,不但广大藏民不认可,就连信仰黄教的蒙古诸部也不认可。

很快,在黄教教廷的支持下,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察罕丹津等人就开始秘密寻找转世灵童,他们根据仓央嘉措写下的“天空洁白的仙鹤,请他借给我双翅,不会远走高飞,到理塘转转就回”诗句,从理塘地区找到了转世灵童格桑嘉措,与拉藏汗扶持的达赖分庭抗礼,得到了广大蒙藏民众的认可。

因拉萨被拉藏汗占据,故而格桑嘉措无法到拉萨坐床,罗卜藏丹津等人便将格桑嘉措安排在青海湟中塔尔寺居住,这便为日后西藏的动乱,以及清朝收复西藏埋下了伏笔。

02

拉藏汗虽然夺取了西藏控制权,但与黄教教廷的关系却变得更加糟糕,这就导致西藏的局势很不安稳。

康熙帝为了稳定西藏局势,便派遣钦差大臣赫寿前往西藏,协助年轻气盛、办事不周的拉藏汗处理西藏事务(实为监督)。

但是,康熙帝的图谋最终落空,由于拉藏汗扶持的达赖不被认可,便出现这样一种情形:西藏和蒙古王公蠢蠢欲动,都想推翻拉藏汗,而西藏的僧俗两界也都对拉藏汗感到不满,拉藏汗陷入到孤立当中。

更严重的是,桑结嘉措死后,他的部下为了给他报仇,便逃到准噶尔,告诉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说,现在拉藏汗扶持假达赖,与青海和硕特斗争不断,正是出兵攻打的好时机。

策妄阿拉布坦与噶尔丹一样,有统一蒙古诸部,建立一个强大王朝的野心,他认为想要实现这一愿望,夺取西藏广阔土地和控制拉萨黄教教廷是很关键的一步,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借助达赖的权威号召全蒙古为己所用。

西藏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但拉藏汗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他自以为在强权面前,无人可以撼动自身地位。

更何况,拉藏汗还认为自己取得了康熙帝的支持,实际上康熙帝把他给耍了。

早在格桑嘉措被选为转世灵童之时,康熙帝为了稳定青海蒙古诸部,默认了格桑嘉措作为转世灵童的身份,格桑嘉措之所以被安排在塔尔寺居住,就是他的旨意。

也就是说,康熙帝其实留了个后手,如果拉藏汗能够稳定西藏,他便支持拉藏汗;倘若拉藏汗在斗争中失败,他便支持格桑嘉措返回拉萨坐床,这样清廷依然可以掌控西藏。

康熙帝虽然算盘打得好,但他也忽视了准噶尔的野心,他以为伊犁到拉萨远隔千山万水,准噶尔绝对不会出兵,结果就悲剧了。

就在康熙帝和拉藏汗掉以轻心之时,策妄阿拉布坦开始了一番谋划,说起来他的计策很阴狠,竟然以牺牲女儿幸福为代价,换取奇袭拉萨的机会。

事情是这样的,拉藏汗早年娶了准噶尔首领家族之女为妻,生育了三个儿子,分别叫作噶尔丹丹忠、索尔扎和色布腾。

因为与准噶尔有联姻,故而拉藏汗与策妄阿拉布坦的关系比较缓和,双方走动频繁,大有化敌为友的趋势。

当时,策妄阿拉布坦有个女儿名叫博洛托克,与噶尔丹丹忠是情侣,很早就定下婚约。

1716年,在策妄阿拉布坦的策划下,噶尔丹丹忠和博洛托克在伊犁举行完盛大婚礼,婚礼结束后他提前要派兵护送二人返回拉萨,噶尔丹丹忠非常感动,当即同意。

当时,策妄阿拉布坦以准噶尔名将大策零敦多布为主帅,率领6000精锐骑兵,以护送女儿女婿返回拉萨为由,制定了奇袭拉萨的计划。

准噶尔大军开拔,康熙帝岂能不知道,不过他不确定准噶尔目的为何,可能是袭击拉萨,也可能是与拉藏汗一起攻打青海。

既然目的不明,康熙帝也无法决策派兵入藏,为了保护内地安全,他实施计策瓦解了青海和硕特诸部,派遣西安将军额伦特率军进驻西宁,并派兵分驻青海各地,从而控制了整个青海,以此来防范准噶尔。

03

1616年10月,准噶尔大军从伊犁出发,走过炎热的沙漠,翻过荒无人烟的昆仑山,在经过阿克塞钦时,准噶尔大军驼马倒毙,人员冻伤,疲惫不堪,即便如此,准噶尔人依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继续翻山越岭,进入到西藏阿里地区。

当时,阿里地区的总管是拉藏汗的女婿康济鼐,他觉察到了异常,便派人到拉萨报告,但拉藏汗当时不在拉萨,而是与小儿子及儿媳在当雄草原游玩,拉萨的官员便回复康济鼐说,准噶尔军队护送噶尔丹丹忠和博洛托克返回拉萨,这事拉藏汗知道,请不要无事生非。

就在康济鼐迟疑之时,准噶尔大军迅速通过阿里地区,来到了申扎县一带驻扎。

大策零敦多布之所以如此安排,一方面是为了让大军休整一下,以应对接下来的战争;另一方面,他派去迎接格桑嘉措的300人还没来汇合,需要时间等待。

此时,拉藏汗已经返回拉萨,得知准噶尔大军到来,他不但没有怀疑,还派次子苏尔扎去迎接。

大策零敦多布左等右等,却没等来格桑嘉措,他决定不再等了,而是改变策略,他派人在通往拉萨的一路上散播谣言,说他要护送格桑嘉措到拉萨坐床,从而获取藏民的支持。

紧接着,大策零敦多布就向藏军发起进攻,很快就打到了当雄草原,他又派人与黄教教廷和三大寺取得联系,仍然谎称自己要护送格桑嘉措回拉萨。

这一招很奏效,很快藏民就自带武器加入准噶尔大军,三大寺的僧人也送给准噶尔大军许多武器和粮食,使得准噶尔军队实力大涨。

当藏军战败的消息传入拉萨时,拉藏汗这才意识到不对,他一方面找到赫寿,让赫寿派人向康熙帝汇报情况,请求支援;另一方面,他让藏军统帅颇罗鼐率军到当雄草原抵抗准噶尔大军。

尽管藏军人数多于准噶尔军,但准噶尔军由乌梁海人组成,战斗力十分彪悍,又得到了西藏僧俗两界的支持,所以一战就击溃了藏军。

得知藏军战败,拉藏汗连忙带着儿子苏尔扎和色布腾去前线督战,结果依然战败。

无奈之下,拉藏汗只得请班禅出面调停,却遭到了大策零敦多布的拒绝,准噶尔继续进攻,这时更多藏族青年加入准噶尔军,三大寺更是四处筹集粮食、衣服、武器和弹药提供给准噶尔军。

最终,藏军遭遇彻底失败,颇罗鼐还身受重伤,拉藏汗想要逃回拉萨,颇罗鼐却劝他说,现在应该就地招兵,尚有一线生机,回拉萨只能是死路一条,拉藏汗早就被吓破胆,执意返回拉萨。

1717年10月,准噶尔军包围拉萨,尽管拉藏汗在赫寿的建议下加强了拉萨和布达拉宫的防御,但奈何城内人心思动,最终拉藏汗的部下打开城门投降准噶尔,准噶尔军顺利进入城中,杀掉拉藏汗及三个儿子,并将达赖囚禁在药王山上。

以拉藏汗的死亡作为标准,和硕特汗国正式灭亡,不久准噶尔就控制了西藏大部,准噶尔汗国版图达到鼎盛。

04

早在拉萨城破前两个月,康熙帝就接到了准噶尔军进攻藏军的消息,但让人意外的是,康熙帝并未派兵援助,只是加强了青海的防御。

康熙帝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不知道准噶尔军的虚实,此时贸然进军,风险太大,且大军调度需要时间,不如暂时观望局势。

当然了,康熙帝还有个小心思,那就是希望准噶尔与和硕特可以打一仗,等两败俱伤了,清军再渔翁得利。

不过,康熙帝最终失算,准噶尔军取得了对拉藏汗的绝对胜利,自身损失很小,且通过格桑嘉措的名义招募了大量藏民加入军队。

并且,准噶尔占领西藏后,曾打算进攻云南和四川,好在康熙帝及时反应过来,这才没让准噶尔得逞。

和硕特汗国灭亡之后,康熙帝再次接到消息,这才意识到事情不妙,便开始思考出兵西藏。

话分两头,准噶尔占领拉萨之后,通过武力手段占据西藏大部,只有少数地区还有藏军抵抗。

但是,这不代表万事大吉了,因为准噶尔之所以能占领西藏,除了自身武力之外,还有护送格桑嘉措这个谎言。

当时,广大藏民对格桑嘉措翘首以盼,但准噶尔却拿不出人,还扶持了一位假达赖。

更过分的是,准噶尔人还对西藏进行了残暴统治,他们洗劫了布达拉宫,从各大寺庙抢夺宝物,全部运回伊犁。

准噶尔还在西藏收取沉重的赋税,并四处烧杀抢掠,将大量藏民当作奴隶运回准噶尔。

就如同对待哈萨克人那样,准噶尔也把藏民当作可以随意榨取的牛马,当它的丑恶面目充分暴露之后,最终引起了藏民的一致反对。

面对西藏各地爆发的起义,准噶尔采用武力手段镇压,还将藏军编入准噶尔军队,使得西藏进入到相对平静的一段时期。

1718年3月,康熙帝鉴于西藏局势不利,认为时间拖得越久,准噶尔在西藏的根基就越稳固,收回就越难,便下令西安将军额伦特、侍卫色楞及内大臣策旺诺尔布率青海的满洲兵、绿营兵和土兵6000人进攻西藏。

这是一个很糟糕的决策,因为清军对西藏局势并不太了解,是仓促出兵的,且清朝将领对准噶尔的军事实力存在轻视心理,这就为悲剧埋下了伏笔。

大策零敦多布

当时,清军兵分两路进入西藏,大策零敦多布不愧是名将,他很快就做出了部署,派出数万由准噶尔兵和藏兵组成的大军,用诱敌深入的方式让清军进入包围圈,然后围而歼之。

清军将领在轻敌冒进,最终在准噶尔军的围攻下全军覆没,西安将军额伦特以下十几位高级将领战死沙场,这是自三征噶尔丹之后,清朝对准噶尔的最大败绩。

消息传回京城,朝野震动,康熙帝这才意识到问题已经严重到什么程度了,那他该如何决策呢?

05

在一次朝会上,康熙帝询问议政大臣们对再次出兵西藏的意见,结果反对者更多,理由是“藏地远且险”,青海蒙古各部也对出兵西藏表现冷漠,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准噶尔的对手。

就连塔尔寺的格桑嘉措也上书康熙帝说,“地可置禅榻,兴大兵恐扰众”,不愿意因为自己要去拉萨而让百姓蒙难。

但是,站在帝王角度看问题,康熙帝认为,如果准噶尔长期占领西藏,准噶尔实力将更强,对青海、云南和四川的威胁也更大,所以必须收回西藏,以打击准噶尔的嚣张气焰。

最终,康熙帝独断乾坤,决定再次出兵西藏,不过他总结了之前失败的教训,认为清军之所以失败,最关键一点在于没有将格桑嘉措作为真喇嘛送到拉萨,违背了西藏广大僧俗界和青海诸台吉的意愿,使清军陷入孤立。

因此,康熙帝决定,首先宣布承认格桑嘉措的身份,并护送其到拉萨坐床;其次加强兵力,派遣皇子坐镇,从两面夹击西藏,使准噶尔首尾不能相顾。

当康熙帝做出承认格桑嘉措的决策后,效果很快就凸显,青海蒙古及西藏各界都表示支持,纷纷贡献力量,并伺机进攻准噶尔军。

这一次,康熙帝做了充足准备,他任命皇十四子允禵为大将军王、抚远大将军,从各地调遣了大量精锐兵力,并派遣岳钟琪、年羹尧等人协助允禵。

清军出动后,准噶尔大军也倾巢而出,但清将噶尔弼很快占领拉萨,并切断了准噶尔军的补给供应线。

最终,在清军的武力打击和西藏人民的抗击下,大策零敦多布只带着少量人马逃回准噶尔,结束了对西藏3年的统治。

清朝则收复西藏,在拉萨为格桑嘉措举行坐床仪式,从而开始对西藏进行直接统治,雍正时期设置驻藏大臣,乾隆时期则建立金瓶掣签制度,从而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统治,彻底将西藏纳入版图,一直延续到现在。

回过头来再说准噶尔千里奔袭拉萨之事,其实为清朝收复西藏提供了契机。

康熙帝继位之后,在巩固对漠南蒙古统治的基础上,一直在寻找机会将喀尔喀蒙古、准噶尔、和硕特汗国的领土纳入版图,又担心蒙古诸部联合起来反抗,所以一直未能如愿,走的每一步都很小心谨慎。

后来,准噶尔入侵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为了自保,一度迁移到漠南生活,通过多伦会盟成为清朝外藩,接受清朝保护的同时享有一定自治权。

紧接着,准噶尔又入侵西藏,一举灭亡和硕特汗国,康熙帝又借此机会控制青海,然后出兵占领西藏。

如果不是准噶尔挑起蒙古内斗,清朝恐怕很难有机会得到这么多土地,可见准噶尔给了清朝很大的“助攻”。

当然了,清朝在夺取西藏的过程中,拉藏汗是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围绕西藏统治权,他与黄教教廷爆发了激烈矛盾,真假达赖搅得西藏和全蒙古不得安宁,这才给了准噶尔可趁之机,继而引来清朝争夺西藏,并成为最终胜利者。

所以说,就当时的西北局势而言,清朝夺取西藏其实是必然的,当然了存在很多偶然因素,而蒙古就败在内斗这件事上,从成吉思汗开始,到元朝、北元,再到卫拉特四部,莫不如此。

来源:围炉煮酒话春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