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序完结三原则:不制造、不传递、不接受不良品(附培训教材)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3 21:00 1

摘要:“自工序完结”(自工程完结,Own-Process Completion)是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和丰田生产方式(TPS)中的一个核心原则和理想状态。它指的是在一个工序内,由该工序的操作者自己,确保生产出100%合格的产品,并且不将任何缺陷

“自工序完结”(自工程完结,Own-Process Completion)是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和丰田生产方式(TPS)中的一个核心原则和理想状态。它指的是在一个工序内,由该工序的操作者自己,确保生产出100%合格的产品,并且不将任何缺陷传递到下一个工序

简单来说,就是:“我的工序,我负责到底,确保交给下道工序的是良品。”

自工序完结是精益生产的基石之一,代表着一种追求完美质量、尊重员工、持续改善的理念。它要求将质量控制的责任前置到每个工序的操作员身上,并通过标准化、防错、授权停止和快速响应等机制来保证实现。实现自工序完结是一个持续努力的过程,但它带来的质量、效率和成本效益是巨大的。其终极目标是实现“质量内建”。

核心内涵

质量内建:将质量保证融入到生产过程的每一个步骤中,而不是依赖最终检验来发现问题。质量是在工序中被制造出来的,不是被检查出来的。

工序内保证:操作员被赋予责任和权力,在自己的工作区域内,利用设定的标准、工具和方法,确保自己产出的产品是合格的。

不接受、不制造、不流出不良品:

不接受不良品:确保从前道工序接收的是良品(这也要求前道工序自工序完结)不制造不良品:在自己的工序中,严格按照标准作业操作,防止产生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在工序结束时,有明确、有效的机制(通常是操作员自己执行)确认产品是良品后才放行到下道工序。如果发现不良,立即停止并解决停止生产线的权力:操作员被授权在发现异常或可能产生不良品时(或当无法判断是否良品时),停止生产线。这是实现“不流出不良品”的关键保障(安灯系统 - Andon)。标准化作业:清晰、明确、可重复的标准化作业是基础。操作员必须知道“正确的工作方式”是什么。工序条件管理:确保工序所需的设备、工装夹具、材料、环境等处于良好且稳定的状态,是生产良品的前提条件。如何实现自工序完结明确良品条件:清晰定义该工序产出的产品必须满足哪些具体标准才算合格。作业标准化:制定并严格遵守标准作业程序,确保操作的一致性。设定判断基准:提供明确、可操作的判断标准(如量具、样板、视觉标准等),让操作员能快速准确地判断产品是否合格。建立判断方法:明确在工序的哪个点、由谁、用什么方法进行检查或确认(通常是操作员自己)。实施防错:尽可能使用防错装置,从源头上防止错误操作或不良品的产生(例如:定位销、传感器、计数器、互锁装置等)。这是实现自工序完结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赋予停止权:建立安灯系统,授权并鼓励操作员在发现问题时拉动安灯绳/按钮停止生产线。快速响应机制:当生产线停止时,必须有快速响应的机制(班组长、工程师等)立即到现场解决问题,找到根本原因并实施对策。持续改善:通过不断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如利用安灯停止),持续优化标准作业、防错装置和工序条件,使自工序完结的水平不断提高。

自工序完结的意义和价值

大幅提升质量:在源头防止缺陷产生和流出,显著降低不良率和客户投诉。降低总成本:减少返工、报废、售后维修、检验等成本。提高效率:减少因处理不良品造成的停线和浪费,使生产流程更顺畅。缩短交期:稳定的质量减少了返工和停线,有助于按计划交付。提升员工参与感和技能:赋予员工责任和解决问题的权力,增强其质量意识和技能。暴露问题、促进改善:安灯停止迫使问题显性化,为持续改善提供了机会。构建信赖的生产流程:下道工序可以信赖接收到的产品是良品,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与“自主检查”的区别

自工序完结包含了操作员在工序内的自主检查,但它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它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作业标准、工序条件管理、防错应用、停止权力、问题解决和持续改善,目标是在工序内确保质量。而“自主检查”通常更侧重于操作员自己执行检查动作本身。

附一份自工序完结的培训教材,收藏学习!

来源:标杆精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