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陇西故地,阮国遗墟。商鼎倾而宗星散,泾川咽而族姓书。子孙佩玉南奔,血凝陈留之土;衣冠渡淮东徙,气贯中州之衢。唐末云扰,闽山启户。固始子弟随龙旌而南迁,杯溪烟霞因阮姓而永驻。承宗公筚路蓝缕,龙湖遂成千年祖庭;贵溪脉溯流追源,梅溪更添一脉芳谱。族谱叠藏春秋,堂号高
霞浦阮氏家风赋及赏析
林承强 撰
陇西故地,阮国遗墟。商鼎倾而宗星散,泾川咽而族姓书。子孙佩玉南奔,血凝陈留之土;衣冠渡淮东徙,气贯中州之衢。唐末云扰,闽山启户。固始子弟随龙旌而南迁,杯溪烟霞因阮姓而永驻。承宗公筚路蓝缕,龙湖遂成千年祖庭;贵溪脉溯流追源,梅溪更添一脉芳谱。族谱叠藏春秋,堂号高悬“竹林”,此诚根深叶茂之征也。
遥想魏晋风流,竹林遗响。嗣宗白眼观俗,青眸照真。母丧礼中白眼冷对虚仪,琴酒来处青眼独酬知己。傲骨岂折于权贵?醉乡自辟出乾坤。仲容解音通律,琵琶新创;放达任诞形骸,礼法尽扫。叔侄双曜耀魏晋,肝胆同辉照古今。阮氏子孙沐此遗风,堂号遂镌“竹林”二字,非独血胤之承,实乃气节之续。傲骨铮铮,铸就族魂脊梁;清音袅袅,长润家风流响。
至若家训十箴,字字圭臬。尊祖训如聆洪钟:“水有源兮木有根”,庙祀严昭穆,家乘示子孙,慎终追远之情油然;睦族诫似饮甘霖:“万派初从一派分”,资财济弟昆,言语和宗族,守望相助之义粲然。守业维艰,念“前人创业最艰辛”,屋宇勤修,田租时纳,兢兢业业;治生有道,倡“女勤蚕织士勤耕”,孝亲敬长,远佛绝僧,本本元元。教子首重养正,斥“功名利达草头尘”,心术莫坏,豪气长存;耦寅贵在深蓄,嘱“宽盖轧堂厚筑墙”,忠孝存心,短长莫问。慎守枢机惩忿怒,金人三缄其口,忍字当头浪自平;勇于改过恤邻朋,善端一动凶化吉,陈粮良剂济苍生。十训如北斗悬天,千年似春风化雨。
家风既树,英杰辈生。古有竹林双璧耀河洛,今看阮门俊彦领风骚。胡公志明,燃独立烽火于安南,光昭寰宇;玲玉绝艳,凝银幕血泪于申江,名动重洋。更欣当代翘楚,剑华挥毫探月宫。洪江村头渔火,曾映少年壮志;中科大内寒窗,终铸揽月神工。嫦娥袖舞广寒,蟾宫采壤;副总心萦家国,霞浦腾龙。古训“守分安常”未坠青云之志,“养吾豪气”终成问天之功。是知竹林遗韵,历千载而愈劲;杯溪弦歌,贯古今而长新。
霞浦阮氏一脉,融上古遗风于血脉,铸竹林气骨为精魂。十训煌煌,非独治家之宝筏;遗风烈烈,实乃立族之昆仑。观其族也,根深华夏沃土,叶茂东海之滨;承古贤之高风,开今世之伟业。诚所谓:族运共国运相系,家风与世风长存。今赋阮氏家风,非惟溯往,更冀来者沐此遗泽,再续华章!联曰:
阮国溯源,纲维睦族,一脉相承承祖德;
竹林传世,典范孝亲,千秋共仰仰家风。
赏析:林承强先生的《霞浦阮氏家风赋》以恢弘的历史视野、典雅的辞赋笔法,为我们铺展了一幅霞浦阮氏家族跨越千年的精神画卷。此赋不仅是对一个家族家风的礼赞,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同构"理念的深刻诠释。全文以"历史根系-精神图腾-家训法典-古今辉映"为四维框架,层层递进,将阮氏家风的源流、内核与当代价值熔铸为一曲荡气回肠的文化史诗。
一、历史根系:从阮国遗墟到杯溪家声
赋文开篇即以"陇西故地,阮国遗墟"八字溯源,勾勒出阮氏家族自商周以降的迁徙轨迹。"商鼎倾而宗星散,泾川咽而族姓书"寥寥十二字,浓缩了王朝更迭中家族播迁的沧桑。从"陈留之土"到"中州之衢",从"固始南迁"到"杯溪永驻",时空的跨度在"筚路蓝缕"与"千年祖庭"的对照中显得厚重而真切。尤为精妙的是将"竹林"堂号的文化基因植入迁徙史,使家族地理空间的拓展始终与精神血脉的延续相伴相生,正如文中所言"非独血胤之承,实乃气节之续",为后续展开精神图腾的论述埋下伏笔。
二、精神图腾:竹林风骨的当代诠释
魏晋风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精神地标,作者以"白眼观俗,青眸照真"八字精准提炼阮籍风骨,通过母丧礼中的典型场景,将抽象的"魏晋风流"具象为可感的人格范式。阮咸"解音通律"与"放达任诞"的双重特质,则为家族精神注入艺术基因与反叛勇气。此处的高明之处在于突破简单的历史追认,而是强调"傲骨铮铮,铸就族魂脊梁;清音袅袅,长润家风流响"的当代转化——将古代名士的个体风骨升华为现代家族的集体品格。这种转化不是断裂式的继承,而是如"清音袅袅"般的浸润式传承,使得"竹林"不仅是历史符号,更成为活在当下的精神图腾。
三、家训法典:十箴古训的现代生命力
家训是家风的文本化呈现,作者以"字字圭臬"定位阮氏家训的价值。在解析"十训"时,没有简单罗列条文,而是构建了"尊祖-睦族-守业-治生-教子"的逻辑链条,暗合传统社会"修身齐家"的实践路径。"水有源兮木有根"的生命哲学、"万派初从一派分"的家族意识、"前人创业最艰辛"的奋斗精神、"女勤蚕织士勤耕"的生活智慧,共同构成了立体的治家体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功名利达草头尘"的现代解读,将传统家训中的避世倾向转化为"心术莫坏,豪气长存"的进取精神;"宽盖轧堂厚筑墙"的物质储备观,升华为"忠孝存心"的精神修养论。这种创造性转化使得千年家训如"北斗悬天",依然具有指引当代生活的现实意义。
四、古今辉映:家风传承的时代答卷
从胡志明"燃独立烽火"到阮玲玉"凝银幕血泪",从阮剑华"探月神工"到"霞浦腾龙",作者选取不同领域的阮氏精英,构建起家风传承的立体谱系。尤为精妙的是将阮剑华的成长轨迹置于"洪江村头渔火"与"中科大内寒窗"的时空对话中,使"守分安常未坠青云之志"的家训精神获得生动诠释。结尾"族运共国运相系,家风与世风长存"的升华,将家族史纳入民族史的宏大叙事,回应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时代号召。这种从家族记忆到民族精神的提升,使得赋文超越了单纯的家族颂歌,具有了文化自觉的普遍意义。
通篇观之,此赋以"史"为经,以"文"为纬,以"精神"为魂,既展现了阮氏家族的独特风采,又折射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在语言艺术上,"白眼冷对虚仪,青眼独酬知己"的对仗凝练传神,"十训如北斗悬天,千年似春风化雨"的比喻生动贴切,"杯溪弦歌,贯古今而长新"的通感意境悠远。可以说,《霞浦阮氏家风赋》不仅是对一个家族精神的梳理,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文化范本。
来源:颖宝创意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