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从来都不是一条笔直平坦的路,而更像是一条蜿蜒前行的河流,时而平静,时而湍急。我们总希望一切尽在掌握,可现实却常常出人意料。天津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国家首届二级心理咨询师汪洁指出,人在面对未知时,内心的不安往往比已知的困难更令人煎熬。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不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条笔直平坦的路,而更像是一条蜿蜒前行的河流,时而平静,时而湍急。我们总希望一切尽在掌握,可现实却常常出人意料。天津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国家首届二级心理咨询师汪洁指出,人在面对未知时,内心的不安往往比已知的困难更令人煎熬。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不确定性的恐惧,甚至超过了对明确痛苦的承受力。然而,真正的内心强大,并非拒绝变化,而是学会与无常和平共处。
张女士是一位企业高管,45岁那年因公司重组失去了工作。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整整三个月,她依旧每天穿戴整齐,按时出门,却只是独自坐在咖啡馆里消磨时间。她不敢向家人坦白,害怕打破家庭的安稳,也害怕承认自己的无助。直到女儿无意中发现了真相,轻轻抱住她说:“妈妈,没关系,我们一起面对。”那一刻,张女士的眼泪决堤,但也是从那一刻起,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稳定”的执念。
现代社会普遍崇尚稳定——稳定的职业、稳定的感情、稳定的生活节奏。我们制定计划、设定目标,试图用控制来抵御风险。但心理学家艾利斯的ABC理论提醒我们:决定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如何看待它。如果我们坚信“生活必须按部就班”,那么任何偏离都会成为打击;而若能接受“变化本就是常态”,那些波折便只是旅程中的起伏。
90后设计师小李的经历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他在天津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期间,接连遭遇两次裁员。起初他也迷茫失落,但他没有执着于寻找下一个“铁饭碗”,而是选择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收入时高时低,生活充满波动,他却没有退缩。相反,他学会了在高峰时储蓄,在低谷时学习,在空闲时拓展技能。两年过去,他的收入不仅超越了从前,还拥有了多个创收渠道。他说:“现在我不再害怕不确定性,因为它反而让我拥有了更多可能性。真正让人不安的,不是外界的变化,而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应对。”
要增强面对不确定性的心理韧性,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发展“多元自我”。不要把全部价值寄托在一个身份上,比如仅仅是职场精英或全职父母,而是积极培养多种角色和能力,让人生有更多的支撑点。第二,练习“认知重构”。当意外来临,少问“为什么是我”,多问“我能从中学会什么”,把挑战当作成长的契机。第三,建立“安全网络”。包括一定的经济储备和可靠的人际支持系统,它们能让我们在变动中依然保有底气和勇气。
变化是生活的底色,而非例外。当我们不再抗拒波动,反而能在其中找到节奏,内心的安定感才会真正建立起来。风浪中保持灵活,远比在平静中维持平衡更为珍贵。相信自己有能力走过风雨,才是这个时代最坚实的安全感。
来源:小乔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