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87年的震阳街,药香袅袅中,积盛和药铺正式开业。谁曾想,这块小小的招牌,会在中医药商业史上镌刻下跨越百年的印记。从清末民初代表通化县参展北京商品陈列所,到将长白山人参、鹿茸炮制的丸散膏丹远销港澳与南洋,积盛和的每一步,都浸透着匠心与仁心。
1887年的震阳街,药香袅袅中,积盛和药铺正式开业。谁曾想,这块小小的招牌,会在中医药商业史上镌刻下跨越百年的印记。从清末民初代表通化县参展北京商品陈列所,到将长白山人参、鹿茸炮制的丸散膏丹远销港澳与南洋,积盛和的每一步,都浸透着匠心与仁心。
时光流转至21世纪,当传统老字号普遍面临“如何在现代市场站稳脚跟”的考题时,积盛和迎来了新的掌舵人孙睿。不同于外界对“老字号管理者”的固有印象,这位深耕医药行业多年的领导者,既带着对中医药文化的敬畏,更有着打破常规的勇气。他认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让百年品牌与新时代同频共振。于是,在孙睿的引领下,积盛和以“守正创新”为旗,在时代的浪潮中开辟出一条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文化传承:让百年故事“活”在当下
老字号的灵魂,在于其沉淀百年的文化基因。若不能让现代人读懂这份文化,传承便成了空谈。为此,孙睿通过投入专项资金构建积盛和百年历史文化博物馆,通过沉浸式展陈将130余年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在这里,清代药碾的斑驳痕迹、民国账册的工整笔迹、手工炮制工具的岁月包浆,都在诉说着这家企业的匠心传承。每一件展品都经过精心考证,保留了历史韵味,让百年老字号的文化真正的“活”起来。
在传播方式的革新上,孙睿带领团队积极推动企业利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积盛和的故事。与此同时,孙睿还着力打造精品文化内容。在央视《中国品牌故事》栏目中,系统呈现了积盛和百年来的文化传承脉络和创新发展篇章。这种既有历史纵深感又具时代特色的表达方式,让节目播出后引发广泛关注,搜狐、腾讯、优酷等主流媒体平台纷纷转载报道,实现百年老字号文化的破圈传播。
战略变革:为老字号注入“新动能”
“传统企业的衰落,往往不是因为守旧,而是因为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孙睿接手积盛和后深刻感悟。面对传统医药流通模式的痛点:中小连锁药店采购成本高、缺乏特色产品、经营管理能力薄弱,以及而上游企业渠道分散、市场推广难等困境,孙睿带领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工业直供平台+商学院赋能”的发展模式,为积盛和按下“转型加速键”。
在这一创新模式的推动下,积盛和实现了三大突破:首先,通过整合上游百余家优质药企资源,精选200多个特色品种,构建起涵盖13大品类的直供体系,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采购成本优势,又为合作药店开辟了高效通路;其次,商学院赋能体系,通过系统化的经营培训、品类管理和营销指导,持续提升合作药店的运营能力;最终,这种“产品+服务”的创新模式,让积盛和成功连接起6万余家终端药店,实现了从“零售药店”到“现代化医药批发企业”再到“数智化医药供应链平台”的三级跳。
社会责任:以担当诠释“老字号”的温度
孙睿始终认为,老字号的价值不仅在于商业成就,更在于其对社会的贡献。在疫情防控、医疗救助等重大事件中,他带领积盛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积善成德,盛世祥和”的祖训。
2022年疫情期间,长春等地出现药品短缺情况。作为长春市重点保供企业,孙睿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会议,调动全国供应链资源紧急调配药品。经过多方筹措,企业先后引进近10余种抗生素药品、60万片对乙酰氨基酚片、260万粒布洛芬缓释胶囊,供应给当地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为缓解当地药品短缺、保障群众健康筑起了一道“防护墙”。
除了在紧急时刻挺身而出,孙睿还长期带领积盛和投身公益事业,通过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赠善款支持医疗救助项目,以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向新而行:“老字号”迈向国际医药新标杆
如今的积盛和,已不再是区域性的老字号药铺,而是拥有全国营销网络、多元化产品线、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化医药企业。然而在孙睿眼中,这只是“新征程的起点”。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有责任走向世界。”谈及未来,孙睿目光坚定。他他计划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推动积盛和优质药品进入国际市场,让“中国老字号”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同时,企业还将深化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研发创新药物,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注入新动能。“我们要让世界看到,中国老字号不仅能传承历史,更能引领未来。”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