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工工艺:高温杀菌(如121℃以上的高温高压灭菌,类似罐头工艺)可以杀灭大部分细菌和芽孢,使食品在常温下也能保存很久。包装形式:真空包装、充氮包装、无菌包装(如利乐包、软罐头袋)能减少氧气和微生物的进入。配方:加入一定量的盐、糖、酸度调节剂、防腐剂等,也会延长
食品保质期并不是随便写的,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加工工艺:高温杀菌(如121℃以上的高温高压灭菌,类似罐头工艺)可以杀灭大部分细菌和芽孢,使食品在常温下也能保存很久。包装形式:真空包装、充氮包装、无菌包装(如利乐包、软罐头袋)能减少氧气和微生物的进入。配方:加入一定量的盐、糖、酸度调节剂、防腐剂等,也会延长保存期。储存条件:冷冻条件下(-18℃),大部分食品理论上可以保存一年甚至更久。常温预制菜:如果标称保质期 24 个月,大概率是采用了类似罐头的商用无菌工艺。这种情况下,食品在不开封前基本不会腐败,但口感和营养会有损失。冷冻预制菜:24 个月理论上可以,但很多国家/地区的标准建议冷冻肉类最佳食用期为 6~12 个月,超过会出现冻烧、风味下降,即便仍能食用,也会影响品质。冷藏预制菜:一般保质期只有几天到几周,不可能达到 24 个月。营养流失:长时间储存会导致维生素、风味物质下降。品质劣变:脂肪可能氧化(哈喇味),口感变柴。复合调料、油脂:长期存放可能析出有害物质(如油脂氧化产物)。标签误导:部分厂家可能标注了过长的保质期,导致消费者误以为开封后也能保存很久,其实开封后必须尽快食用。2024年3月,中国六部门联合发文,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并强调“要严把预制菜生产许可关口,重点检查预制菜生产经营企业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贮藏运输等环节质量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比如广东省已经批准发布地方标准《预制菜术语及分类》(DB44/T 2603—2025)以及《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DB44/T 2602—2025)。这些标准主要是术语、分类、标识要求等内容,对产品怎样标“预制菜”、怎样标包装、什么内容要标明有比较具体要求。新浪财经厦门市曾发布冷藏预制菜的团体标准,要求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注清楚,一般保质期为24小时,最长不超过48小时。预包装食品与即食食品已有的国家标准很多“预包装食品”的标签规则,比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中就规定了标签上“生产日期”“保质期”“到期日”等标示要求。GAIN对于“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的标准(GB 29921-2021),区分“即食食品”“非即食食品”,对食品安全指标有要求。草案 / 国标正在审议中有媒体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个国标草案将包含“预制菜”定义、分类、加工工艺、贮存运输、检验方法等内容,并可能会包括“不添加防腐剂”的强制性指标。统一的国家标准还未正式发布,尤其是针对“预制菜保质期”“预制菜加工保存方式及最大储存期限”的具体技术标准。草案虽在审,但尚未正式实施。中国广播网+1虽然地方/团体标准在某些地区对特定类型预制菜(如冷藏预制菜、冷冻预制菜等)有规定,但这些标准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而且多用于行业或地方监管,而非全国统一执行的标准。目前标准中对于 “保质期 24 个月” 这种很长时间保质期的具体条件(温度、包装、加工工艺、防腐剂限量等)并没有全国统一且公开的国家标准明确允许或限定。三、国家标准如果要涵盖保质期长达24个月的预制菜,需要包含哪些内容/条件
结合已有标准和国际食品安全原则,如果允许 24 个月的保质期,应当在标准里对以下要素有严格规定:
杀菌/无菌处理工艺(如高温高压灭菌或同等灭菌方法)包装形式(真空包装、充氮包装、无菌包装袋或罐头)储存条件(常温?冷冻?冷藏?温度控制是多少?稳定性如何保证?)配方中的防腐剂、添加剂限量(是否允许防腐剂?哪些类型?限量是多少?)微生物指标 / 致病菌限量(包括芽孢、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风味 /营养 /感官指标稳定性测试(长期存储后是否仍可接受)开封后的食用期限 /复热方式标识目前中国的国家标准中尚未正式包含允许或规范“预制菜保质期达到 24 个月”的普遍情形。如果某些预制菜号称保质期 24 个月,要看是否满足上述严格条件(如常温高温灭菌+无菌包装等),否则可能存在被夸大或标注误导的风险。国家标准正在完善和制定中,一旦草案通过,将有更明确的安全底线和技术规范。国外各地区标准要点
国际 / Codex(食品加工与延长保质期的指南)Codex 提供“延长保质期包装食品”的规范与卫生准则,强调对热处理、密封、工厂卫生、长期稳定性试验的要求。也建议在超过 3 个月时更明确标注(如月/年)。美国(FDA / USDA / FSIS 实务)对于“军用 MRE、热罐头、经灭菌的即食食品”等有成熟经验;食品安全机构也提供按温度与包装类型推算的货架期参考(在适当灭菌与密封下,某些产品在特定温度条件下可保存数年)。但食品企业需靠可靠的稳定性/微生物学试验来确定保质期并标注。欧盟(法规重视标签和日期标示)欧盟法规(如 FIC Regulation 1169/2011)强调日期标示(区分“保质期/食用期限”)和明确储存条件。近期关于包装内涂层等技术变动可能影响罐头类产品有效保质期(有消息指出某些新要求会把罐头类上限影响到 ~24–36 个月),因此行业技术/法规演变会影响最大可宣称期限。日本(实务与防灾长期保存食品)日本对缶詰、レトルト(常温灭菌袋装)等“加热密封杀菌”的长期保存食品认可其可长期保存;日本行业/政府也有保存试验指导(例如长期保存试验条件示例),同时日本市场有专门面向防灾的7–10年超长保质产品。来源:梯子科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