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贾国龙:陷入自证清白循环,两晚没怎么睡,成立以来最大危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4 04:39 1

摘要:2025年9月,西贝这家中国餐饮巨头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舆论风暴。董事长兼CEO贾国龙坦言,自己已经进入了“自证清白的循环”,失眠连绵两夜,深陷这场始于知名网红罗永浩的猛烈抨击而引发的公关与经营双重危机。

2025年9月,西贝这家中国餐饮巨头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舆论风暴。董事长兼CEO贾国龙坦言,自己已经进入了“自证清白的循环”,失眠连绵两夜,深陷这场始于知名网红罗永浩的猛烈抨击而引发的公关与经营双重危机。

这不只是一次普通的品牌危机,而是西贝自成立37年来,最为严峻的外部挑战。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抛出重磅言论,一语道破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价格却巨贵”,引发网络轩然大波。

随后48小时,罗永浩连发30多条微博口诛笔伐,甚至启动直播批评,短短几小时,在线人数飙升至10万,形成强大声势。

这种不对等的舆论攻势,对西贝造成客流断崖式下滑,单日营业额损失百万,显然是一次商业冲击波。

面对风暴,贾国龙态度坚决。

他拒绝软化,更不愿被“黑白颠倒”的指控击倒。西贝成立三十七载,用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对品质的承诺也绝不妥协。

**“生意我可以不做,但官司一定要打”,**贾国龙直言阻击罗永浩的污蔑,将走法律程序。

这番话不仅代表了一个企业家的骨气,也反映出他对品牌信念的守护。

核心矛盾之一是“预制菜”标签。罗永浩将西贝批为“预制菜餐厅”,这给西贝蒙上巨额信誉质疑。

但贾国龙解释,“预制工艺≠预制菜”。餐饮中广泛采用的预制工艺是为了保证菜品品质和效率,例如提前炖好红烧肉,烹饪时简单加热提供给顾客,并非简单的工厂预制菜肴。

他说得很清楚:“预制菜是工厂全熟成品,门店只加热;而我们做的是门店现场烹制,遵循严格标准。”

同时,西贝自2025年5月起,逐步关闭所有相关预制菜业务,正逐步恢复门店原汁原味的加工模式。

西贝2024年营收达到62亿元,直营门店超过370家,员工近两万。

此次风波中,贾国龙透露,连日来的营业损失至少达数百万,客流锐减,乃至门店多次出现顾客流失。

但数据显示,他坚信这是暂时现象。客户体验与品牌公信力才是长线优势。

从1988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县创立西贝开始,贾国龙走过整整三十七年风雨历程。从一个地方小吃创业者,到中国西北餐饮界的领袖品牌,西贝见证了中国餐饮业转型的历程。

如今,贾国龙再次回归CEO岗位,亲自带队巡店、一线复盘。

他坦言,过去这一年工作“基本满意,能打80分”,正努力推动西贝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面对风波,贾国龙坦言:“我是商家,同时也是消费者,我不喜欢低劣品质。”

他强调,无论是现做菜还是预制菜,质量才是根本。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误解,多源于行业早期标准不一和部分不良产品拖累。

他谈到工业化、标准化餐饮是趋势,但必须具备科学严谨的质量管理。

西贝法务部门已介入,准备对罗永浩相关诽谤行为采取法律行动。

贾国龙表示,这是出于“是非分明”的必要立场。

他不接触私下沟通,不讨论软性化解决方案。替代方案是:“打官司一样打到底,谁对谁错一定要有个说法。”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场危机是中国新媒体时代品牌管理的集中样本。

一个超级视频IP用直播和自媒体造势,能瞬间放大影响力,传统品牌面对的舆论挑战更大。

但也有声音称注重产品和服务才是长久之道。

客户体验依旧是留住用户的唯一硬指标。

危机早晚会过去,西贝是否能由此提升管理与透明度,是外界期待的谈资。

品牌信任重塑是漫长过程,透明的生产链、清晰的产品标准、对消费者的直接沟通构成未来餐饮业升级的重要因素。

贾国龙的决心与态度,显示西贝驶入了攻坚冲刺的关键时刻。

来源:政经学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