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国企思想根基 激活新媒体赋能效能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4 05:37 2

摘要:国有企业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其思想阵地的稳固性直接关乎党对经济领域的领导,更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定盘星”。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亟需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创新斗志。在此背景下,建设一支“有理想

转自:中国改革报

□ 叶铃铃

国有企业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其思想阵地的稳固性直接关乎党对经济领域的领导,更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定盘星”。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亟需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创新斗志。在此背景下,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更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任务。当前,全媒体时代传播生态发生深刻变革,传统单向灌输式教育模式面临“话语解构”“渠道失灵”“效能衰减”等多重挑战。国有企业必须主动突围,将新媒体运用作为思想阵地建设的战略支点——通过创新传播理念、内容、形式与机制,使党的声音穿透信息“茧房”,让主流价值润化人心,方能筑牢思想长城。

筑牢国企思想阵地是强党兴企的固本赋能之举

思想阵地建设是巩固党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国内改革步入深水区,唯有筑牢思想防线,方能确保国有企业始终成为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先锋力量。这要求我们必须将党的理论嵌入企业治理全链条,通过常态化教育机制,使“两个维护”从政治要求转化为全体职工的行动自觉,坚决防范弱化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为党长期执政夯实经济支柱。

思想阵地建设是驱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面对科技自立自强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使命,国有企业亟需破除思维定势和利益藩篱,思想阵地建设通过塑造“破立并举”的改革文化,为攻坚克难提供深层动力。一方面,弘扬企业家精神与创新文化,引导职工在核心技术攻关中敢为人先;另一方面,构建“改革共识—矛盾疏解—效能提升”的闭环机制,化解职工对身份转换的焦虑,将思想凝聚力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切实保障国有企业改革深化行稳致远。

思想阵地建设是抵御意识形态渗透的钢铁防线。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或将借社交媒体碎片化传播,要依托新媒体大数据舆情分析平台实时捕捉风险点,构建“监测—研判—反击”一体化防御体系。同时,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正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多元思潮交锋中掌握定义权、主动权,守住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安全红线。

思想阵地建设是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思想熔炉。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关乎制造强国战略根基。思想阵地建设聚焦“价值观塑造”与“职业精神培育”,将“爱岗敬业”的职业观融入职工日常,引导职工将个人价值实现与企业使命结合,激发“为国铸器”的使命感,培育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新时代国企生力军。

推进国有企业思想阵地建设的新媒体融合实践

将新媒体思维与技术深度融入国企思想阵地建设工作全链条,实现传播模式的系统性创新,全方位巩固国有企业职工理想信念。

树立用户思维与融合思维。一方面,坚持以员工为中心。把职工看作服务“用户”,深入了解职工信息需求、接受习惯及审美偏好,由“我想讲什么”变为“职工想听什么、喜欢怎么听”,尊重用户传播主体地位,增强职工参与感、体验感。另一方面,要推动深度融合。冲破线下线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宣传部门与其他部门界限,将意识形态工作嵌入企业文化建设、生产经营管理、工会服务活动、职工职业生涯规划之中,推动信息互融互通、成果互享共获。

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宣传产品。首先,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国企故事。结合爱党爱国爱企、敬业奉献、改革创新等主流价值,挖掘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奋斗者故事,用具体的姓名、鲜活的事例、真挚的感情、生动的语言讲好企业自己的故事。其次,回应现实关切,解疑释惑。主动设置职工群众关切的话题,通过短视频、在线问答、专家访谈直播等形式向广大职工解答政策、改革、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及社会热点问题,解疑释惑、杜绝歧义,凝聚思想共识。此外,还要创新表达方式,拉近宣传距离。善于运用网言网语、运用流行元素,对官方话语、正统话语“转译”,将理论政策变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图解、动漫、说唱、情景剧、微电影等,充分利用员工碎片化时间传播。

拥抱多元新媒体形态。一是要大力发展短视频与直播。设立企业官方短视频账号(抖音、快手、视频号等),长期稳定地制作发布一些节奏明快、创意独特的小视频;开设主题直播活动,比如“走进大国重器”工厂开放日直播、“劳模面对面”访谈直播、技术比武实况直播等,增加现场感、交互性。采用H5、VR/AR技术来强化场景感受,开发交互式H5页面,做知识竞赛、厂史馆云上参观、政策图解等。利用VR/AR技术制作虚拟展厅、安全演练场景、沉浸式党课,为用户带来的沉浸式感受更具冲击力、更有吸引力。建设智能化内网平台和移动端App应用,集成单位新闻资讯、学习资料、互动社区、在线服务(如心理咨询预约、意见反馈)等一体化应用;利用算法推荐技术,根据职工个人兴趣偏好智能推送消息,提高员工使用体验感。二是要探索社群化传播。在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建设基于部门、兴趣、项目等(如青年学习组、技术攻关组、文体活动组等)的社群,并在社群中倡导员工互传共学、思想交流、知识共享、活动组织等行为,通过发挥“关键少数”意见领袖的作用带动培养良好习惯和风气,潜移默化中促进员工的价值观认同。

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一方面,整合资源、协同发力。整合企业官网、官微、短视频账号、内部App以及各种传统阵地等平台资源,确定每个平台的作用及特点。比如,官微侧重权威发布,短视频重于生动表达,内网App重于专业性、技术性信息,充分发挥不同平台功能优势,建立定位明晰、互为补充、协同联动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另一方面,借势主流平台、扩大声量。入驻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等权威网站和平台进行注册使用,带头在网络上主动发声参与话题讨论,积极组织活动;鼓励员工通过微信朋友圈、知乎、哔哩哔哩(英文名bilibili,简称B站)知识区等形式,在个人社交网络平台上记录正能量、传播正能量。

强化保障与评估。一是要健全领导体制与协同机制。单位党组织要切实担起党建文化宣传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需亲自过问带头抓。建立以宣传部门牵头,工会、团委、信息部门、各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意识形态工作协同机制,定期研判形势、资源共享、分部门落实。二是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新媒体运维能力、熟悉新媒体运行规律且懂意识形态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对目前现有政工干部加强新媒体素养培训;探索建立跨部门内容生产队伍。三是完善内容审核与舆情应对机制。制定规范严格的新媒体内容发布审核流程,准确把握新媒体信息报道的内容与政治方向;健全舆情监测、分析、研判、应急响应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及时引导舆论。四是建立科学的效果评估体系。抛弃单一的数据指标评价标准,建立全方面多维度评价体系:内容传播度(阅读/播放/转发)、用户参与度(评论/互动/投稿)、认知认可度(问卷调查、访谈)、行为转化度(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工作能力的变化)。通过数据工具对日常工作运营情况及结果,定期做出评估分析报告,并及时对优化方向及内容进行调整。五是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鼓励职工创作优秀的宣传作品(包括短视频、网文、海报),对于传播效果较好的团队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和奖励,焕发内部宣传动力。

推进国有企业思想阵地建设,是新时代、新形势赋予国有企业的重大政治责任与战略使命。面对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深刻变革,国有企业必须主动拥抱新技术、新思维,以理念革新引领方向、以内容深耕凝聚共识、以形式创新提升效能、以渠道融合扩大声量、以机制保障固本强基。通过系统性、前瞻性地将新媒体深度融入思想工作全链条,实现传统优势与时代特征的有机统一,构建更具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的思想传播新格局,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精神动能,为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服务国家战略大局、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坚实的国企力量。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