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南昌县,数十平方米的电动车棚顶下,光伏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为停放于此处的电动车充电;数百平方米的水面上,光伏板下鱼儿自由游动;数百平方米的楼顶上,巨型光伏板连接着逆变器,为大楼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这不是科技展的模型,而是南昌县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转型的真
在南昌县,数十平方米的电动车棚顶下,光伏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为停放于此处的电动车充电;数百平方米的水面上,光伏板下鱼儿自由游动;数百平方米的楼顶上,巨型光伏板连接着逆变器,为大楼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这不是科技展的模型,而是南昌县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转型的真实场景。
经济要发展、生态要保护、能源要更新,如何让三者共生发展?南昌县探索出一条“低碳赋能、智慧增效、全域协同”的绿色发展新路径,实现产业升级与生态治理齐头并进。
绿色能源
屋顶光伏“遍地开花”
“从7月1日到8月1日,南昌县城投大厦屋顶光伏发电3.62万度,自用3.615万度,自发自用率超过99.8%!”江西禄城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禄城新能源”)总经理邬林燕打开手机里的电力监测数据,以南昌县城投大厦为例向记者展示光伏项目成效。
记者了解到,南昌县城投大厦屋顶铺设了297.6千瓦的光伏板,不仅能为建筑隔热降温,更成了一座“小型绿色电站”——大厦年用电约100万度,屋顶光伏年发电量可达30万度,相当于减少240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种植1.3万棵树。
在经济效益上,“绿电共享”模式让城投大厦收获满满。“我们投资建设光伏设备,城投大厦以0.567元/度的价格用绿电,比国网商业电价每度省0.163元,算下来每年能省电费近5万元。”邬林燕算了一笔账,“设备5至6年就能回本,之后19年的发电收益会和企业共享,真正实现‘降成本、用绿电’的双赢。”
正是在这样的推进节奏下,南昌县的光伏项目从政府大楼到乡镇学校,逐渐“遍地开花”。截至目前,仅禄城新能源已在南昌县投资建设多个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近2兆瓦;南昌县上半年推进的54个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达49.3兆瓦。
将目光转向南昌县的广阔水域,蒋巷镇三洞湖光伏发电项目同样引人注目——项目创新地将水产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形成“板上发电、板下养殖”的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
“目前项目已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210MW。”国网南昌县供电公司象湖供电所工作人员表示,光伏板发出的是直流电,需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再经升压,通过蒋洞线传送至江西电网进行消纳。仅一期、二期光伏项目年均发电量就达到了8000万度,能够满足蒋巷镇三分之二用户的用电需求。
在武阳镇,华能南昌武阳庵前光伏发电项目也在为绿色能源添砖加瓦——项目同样采用渔光互补模式,在水面上方架设光伏阵列进行太阳能发电,下方水域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庵前项目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可达4118.27万度,与渡头项目累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184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3.5839吨、二氧化硫约441吨、氮氧化物约383吨。
从屋顶到湖面,南昌县的光伏项目多点开花。无论是小型的屋顶分布式光伏,还是大型的渔光互补项目,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推动着县域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让南昌县的天更蓝、水更清,为可持续发展铺就坚实道路。
企业实践
从“分散高耗”到“集中高效”
“以前园区里的企业各烧各的小锅炉,烟囱林立,能耗高、污染大。现在我们通过热电联产实现集中供热,不仅环保指标达到超低排放,还帮用户企业实现了降本增效。”铂瑞能源(南昌)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丰军林站在办公大楼后的供热管道旁,向记者介绍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硬核”作为。
铂瑞南昌的热电联产项目,是南昌县破解工业领域“分散污染”的典型案例——以超高温超高压锅炉为核心,不仅为园区近30家医药、食品、印染等企业提供蒸汽、热水、冷冻水等“产品”,还能发电上网。
“虽然我们用煤,但用得更高效。除了2024年全年向国家电网输电3796万度外,还为园区用户供应累计41.5万吨蒸汽。”丰军林也给记者算了一笔减排账:按1吨标煤排放约2.6吨二氧化碳计算,在替代园区过去分散的小锅炉后,每年可节约标煤1.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5万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排放量均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
对园区企业而言,集中供热不仅意味着“更环保”,还意味着“更省钱”。“以前企业自建锅炉,光设备投资就要不少钱,还得承担设备运维、人员管理等成本。现在接一根管道就能使用蒸汽,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丰军林表示,通过使用铂瑞南昌的蒸汽供应后,不少工业企业省去了自建锅炉的投入,较天然气对比每蒸吨蒸汽节省成本约100元,每年就能节省一笔可观的金额。
在南昌县,类似铂瑞能源这般以创新之举推动节能减排的企业案例并不在少数。
江铃汽车富山工厂也展现出节能减排的新风貌——在涂装生产基地的智能管理中心,设备运行参数、工艺参数及产量数据实现24小时实时更新,智慧环保监测系统可对涂装全流程各关键工序的主要排放口污染物达标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对各耗能节点的能源消耗状况进行统计与大数据分析。
另外,工厂还利用厂区内停车场空间建设64MW分布式光伏车棚,该项目2024年度累计发电量达712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3297吨。此外,色漆工艺段空调送排风系统采用循环风技术,较传统系统节能超30%,同时大幅减少VOC(涂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烘干工艺段增设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使天然气消耗降低20%;冬季电泳制冷环节应用自然冷却技术,每年可节省用电约30万KWh。
政府统筹
政策“保驾护航”
“上半年54个光伏项目顺利推进,6个碳达峰试点项目完成评估,全县没有违规建设的‘两高’项目——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政策的精准引导和严格监管。”南昌县发改委副主任饶承亮向记者介绍了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统筹之力”。
在项目规划上,南昌县建立“多维度选址机制”,推动光伏项目向“高效场景”集中。“我们优先支持企业厂房、学校等用电大户安装光伏,比如百威南昌、煌上煌等企业的光伏项目,不仅满足自身用电需求,还能将余电上网,实现能源梯次利用。”饶承亮说,针对不同场景的装机效率差异,县发改委还会联合技术专家进行现场调研,优化光伏阵列布局,确保发电效率最大化。
在“两高”项目管控上,南昌县构建了“排查+审核+联动”的全链条监管体系。今年上半年,南昌县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等7个行业开展“两高”项目排查,形成“拟建、在建、存量、未批先建”四张清单,最终确认仅1个存量“两高”项目(小蓝经开区热电联产项目);在项目审批阶段,严格执行“能耗替代”制度,要求新上项目主要产品单耗、设备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同时建立发改委、住建局、生态环境局等多部门联合审查机制,杜绝“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隐性进入。
为推动企业参与碳达峰试点,南昌县还拿出“真金白银”的支持。依托省级500万元碳达峰试点建设补助资金,县发改委对瑞邦实业、煌上煌等6个重点项目拨付260万元奖补资金,并聘请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指导。“从评估结果看,这6个项目年总节能量超2400吨标准煤,平均每个项目年节能量约400吨标准煤,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6240吨。”饶承亮说。
“接下来,我们还要依托闲置屋顶、水面资源,扩大光伏项目规模,同时推进绿电直连试点,引入虚拟电厂和独立储能项目。”饶承亮透露,目前南昌县已有5个风电项目完成1年测风,数据良好,未来将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风电与光伏互补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新模式。
从企业车间的技术革新,到屋顶之上的绿色发电,再到政府层面的政策统筹,南昌县正以“点上突破、面上推进”的节奏,将节能减排的“绿色种子”播撒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各个角落。这座县域城市的“向绿转型”之路,不仅书写着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答卷,更为全国县域节能减排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昌南经验”。
洪观新闻记者 高学斌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