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完化疗总觉得心慌、乏力,爬两层楼就喘得不行……”一位乳腺癌患者问道:“大夫,我癌症控制得挺好,怎么心脏倒出问题了?”
“做完化疗总觉得心慌、乏力,爬两层楼就喘得不行……”一位乳腺癌患者问道:“大夫,我癌症控制得挺好,怎么心脏倒出问题了?”
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跨过了“抗癌”的第一道坎,却栽在了“心脏保护”的细节上。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聊:癌症患者为什么必须把心脏当“重点保护对象”?中医又能如何帮大家守住这颗“生命引擎”?
癌症患者的心脏,为什么更“脆弱”?
约30%的癌症患者会在治疗或康复期出现心脏损伤,其中20%的患者甚至因心脏问题影响抗癌进程!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有三大“隐形杀手”:
1️⃣ 抗癌治疗的“副作用”:
化疗药(如蒽环类药物)会直接损伤心肌细胞;靶向药(如HER2抑制剂)可能引发心肌收缩力下降;放疗若照射到心脏区域(如左侧乳腺癌放疗),会导致心包炎、冠脉狭窄……这些治疗手段在“杀癌”的同时,也可能让心脏“受伤”。
2️⃣ 癌症本身的影响:
癌细胞会大量消耗营养,导致患者贫血、低蛋白血症;部分癌症(如肺癌、淋巴瘤)还会分泌炎症因子,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心脏作为“高耗能器官”,最容易在这种“内环境紊乱”中罢工。
3️⃣ 心理压力增大:
确诊癌症后的焦虑、抑郁,会激活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加快、血压波动;长期失眠更会让心脏“得不到休息”,时间久了,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就找上门。
癌症患者的心脏,就像“负重跑的运动员”——既要应对疾病本身的打击,又要承受治疗的副作用,稍不注意就会“累垮”!
中医护心有方法
中医在保护癌症患者心脏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不是“头痛医头”,而是从整体出发,调和气血、减轻损伤、改善症状。
1. 中药调理:减轻治疗损伤,修复心肌
放化疗后出现心慌、乏力、气短?中药能帮大忙!
比如,针对化疗后气血两虚的患者,常用“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等益气养阴;若出现胸闷、刺痛,这种情况多为瘀血阻滞,则会加“丹参、川芎、赤芍”活血通脉;对于放疗后出现的“热毒伤阴”(口干、舌红、脉细数),会用“沙参、生地、丹皮”滋阴清热。
临床中,一位48岁的肺癌患者张叔,术后化疗3次后总觉得心脏像被石头压着,查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我给他开了“生脉饮+丹参饮”加减,配合艾灸内关穴(护心要穴),2周后他反馈:“胸口轻松了,爬楼梯也不喘了!”
2. 穴位按摩:日常护心“小妙招”
试试这两个简单穴位,随时随地可以按一按:
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按揉5分钟,能缓解心慌、胸闷;
心俞穴(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用手掌搓热后贴敷,可改善心阳不足引起的怕冷、乏力。
3. 饮食调理:吃对了,心脏更“轻松”
癌症患者护心,饮食要遵循“三少三多”:
少盐、少糖,避免血糖波动、少油腻,减轻心脏负担;
多吃深色蔬菜、多吃优质蛋白(如鱼肉、豆腐,帮助修复心肌)、
多吃坚果(如核桃、杏仁,含不饱和脂肪酸护血管)。
最后提醒:这些信号,一定要警惕!
癌症患者护心,关键在“早发现、早干预”。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 活动后明显心慌、气短(比如走100米就喘);
✅ 夜间平躺时胸闷、憋醒(需要坐起来才能缓解);
✅ 下肢水肿(尤其脚踝、小腿);
✅ 心跳忽快忽慢,或“漏跳”频繁(自己摸脉搏能感觉到)。
来源:小胡医生健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