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这种救命技术用错了反而要命:不是心梗,千万别乱做造影!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4 04:38 1

摘要:医学上对于成功复苏的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若心电图未提示ST段抬高,是否应当立即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这一直是心血管急危重症领域的重要争议话题。

以前啊,如果有人心脏突然不跳了(这叫心脏骤停),医生为了查原因,经常会赶紧给他做一种叫“心脏造影”的检查。

医学上对于成功复苏的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若心电图未提示ST段抬高,是否应当立即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这一直是心血管急危重症领域的重要争议话题。

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来自德国莱比锡心脏中心的Steffen Desch教授公布了一项令人瞩目的Tomahawk试验亚组分析结果,为该问题提供了关键性证据。无论是年轻患者还是老年患者,采用立即冠状动脉造影的治疗策略,均未能对30天生存率产生显著改善作用。这个颠覆认知的结果告诉人们:对于成功复苏的院外心脏骤停(OHCA)老年患者有着更高的风险和更差的预后。

提示过度医疗的危害

研究颠覆了“越早造影越获益”的传统认知,表明在无ST段抬高的情况下,造影时机本身并非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这个研究警示人们:

1院前急救是“黄金战场”。有时身边人的心肺复苏可能比医生更加重要。加强公众心肺复苏培训,提高老年人群的目击者施救率,比争论造影时机更具实际意义。正如讨论中所指出的,“院前环节的每一秒都在决定患者的未来”。

2个体化评估比年龄标签更重要。虽然试验显示,特别强调“生物学年龄>实际年龄”的评估理念。

3动态决策优于固定流程,初始评估心电图无ST段抬高时,可先进行无创检查筛查,而非立即造影;随着临床信息增多(如排除肺栓塞、确认脑损伤等),及时调整治疗策略。2025ESC指南中“基于预测试概率的分层策略”为此提供了理论支持,对预测试概率低的患者可采用冠脉CTA等非侵入性手段替代有创造影,既保证诊断准确性,又减少并发症风险。

来源:两性生殖健康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