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举国欢腾。可彼时山东的即墨城内,却依旧被一片肃杀笼罩,城内的200余名日军、3000余名伪军,不仅没有放下武器,反而加紧加固工事,将枪口对准了城外的八路军。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举国欢腾。可彼时山东的即墨城内,却依旧被一片肃杀笼罩,城内的200余名日军、3000余名伪军,不仅没有放下武器,反而加紧加固工事,将枪口对准了城外的八路军。
这座胶东重镇的日伪军为何敢逆势顽抗?
即墨城日伪军的顽固,并非盲目抵抗,而是有三重“底气”支撑,让他们错估了局势。
首先,是即墨城的日军,还抱着“本土决战”的幻想,拒绝向八路军缴械。(本文由千年兰亭在今日头条上独家首发,谢绝转载)
尽管日本已宣布投降,但即墨城内的日军军官仍被“本土决战”的谎言裹挟。
当时日本军部向海外驻军传递的消息是“投降只是暂时休整,本土仍将抵抗”,这让即墨日军指挥官佐藤少佐产生错觉,以为只要守住即墨,等待“反攻时机”,或至少拖延到国民党军队来“接收”,就能避免向八路军投降的“耻辱”。
此外,日军还存有对八路军的轻视,认为“土八路缺乏重武器,啃不动即墨城”,这种傲慢进一步坚定了他们顽抗的决心。
其次,是伪军押注国民党“接收”,怕被清算。
城内的3000余名伪军,大多是原国民党地方武装或汉奸部队,他们的算盘打得更精。
早在日本投降前,这些伪军就通过秘密渠道联系国民党山东当局,得到“保留编制、既往不咎”的承诺。他们认为,一旦向八路军投降,不仅之前的“靠山”没了,还可能因汉奸罪名被清算。因此,伪军比日军更积极地修筑工事,甚至主动承担城防主力,妄图“赌一把”。
再次,是9米的高墙和10米宽护城河,让日伪军有恃无恐。
即墨城作为胶东半岛的交通要冲,日军已经营5年之久,城防堪称“铜墙铁壁”:城墙高达9米,顶部宽4米,外侧全部用青砖包砌,墙面光滑难攀;城墙外是10米宽、3米深的护城河,河底布满尖桩,河岸架设铁丝网;城墙上每隔50米就有一个碉堡,配备重机枪和迫击炮,四角的炮台更是能覆盖全城;城内核心区域还修建了明暗火力点,形成“外城-内街-核心”三层防御体系。
日伪军自恃“这样的城防,八路军打一个月也打不下来”。
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八路军山东军区第五师十三团没有硬拼,而是用“侦察先行、重点突破、梯次进攻”的战术,仅用3小时就攻破即墨城。(本文由千年兰亭在今日头条上独家首发,谢绝转载)
在战前7天,十三团就派出3支侦察小组,乔装成农民、商贩潜入城内。侦察兵发现:西北城墙虽同样坚固,但因靠近墨水河,护城河水位较低,且此处是伪军防守区域,火力密度比日军防守的东门弱;更关键的是,守军夜间换岗间隙有5分钟空档,这成了破城的关键时机。
根据侦察结果,团部决定:以八连为突击连,主攻西北城墙;七连、九连分别在东门、南门佯攻,吸引守军火力;爆破组携带高杆炸药包,趁换岗间隙实施爆破。
8月26日晚20时,三颗红色信号弹升空,总攻开始。
东门、南门的八路军轻重机枪同时开火,迫击炮对准城上碉堡轰击,守军果然将主力调往这两处。
与此同时,八连爆破组在班长李守业带领下,抱着30公斤的高杆炸药包,趁西北城墙守军换岗的5分钟空档,快速趟过浅水区,将炸药包靠在城墙根部。
“轰隆!”第一声巨响,城墙外层青砖被炸飞,露出内部夯土;紧接着,第二组爆破手冲上去,第二包炸药直接轰开一个3米宽的缺口。
几乎同时,城墙上的伪军才反应过来,重机枪开始扫射,但八连突击排已在火力掩护下,推着攻城梯冲向缺口。
四班长徐脉风是第一个登上城墙的战士。他双手抓着梯杆,顶着子弹往上爬,右腿被子弹擦破也没停下,翻上城墙后立刻端起刺刀,刺倒两名扑上来的伪军。战士王兴业、陈路芳、于秋菊紧随其后,四人背靠背组成战斗小组,用刺刀、枪托抵挡蜂拥而至的守军。
伪军先后发起七次反扑,最危险时,一名日军小队长带着20余名日军冲上来,于秋菊手榴弹扔完,就捡起伪军的步枪拼刺刀,枪托被砸断后,直接抱住一名日军滚下城墙,与敌人同归于尽。正是这四名战士的死战,牢牢守住了突破口,为后续部队进城争取了关键10分钟。(本文由千年兰亭在今日头条上独家首发,谢绝转载)
20时30分,八连主力全部进城,随后十三团大部队涌入,按照战前划定的区域“分片清剿”。
八路军采取“先打碉堡、再清房屋”的战术:用炸药包摧毁街头碉堡,再以班为单位逐屋搜索。守军此时已军心大乱,日军佐藤少佐试图组织反扑,却被八路军狙击手击毙;伪军头目见大势已去,带着残部躲进城隍庙,最终在火力包围下缴械投降。
27日凌晨1时,城内枪声彻底停止。这场攻坚战,八路军以伤亡37人的代价,毙伤俘敌1200余人,彻底解放即墨城。
战后,因八连在破城中立下首功,胶东军区授予其“即墨城第一连”荣誉称号。
如今,即墨古城的西北城墙仍保留着当年的战斗遗址,墙面的弹孔、爆破留下的凹痕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80年前的激战。
每年清明,当地群众都会自发来到遗址前,听老兵讲述徐脉风、于秋菊等战士的故事;“即墨城第一连”的战旗,也早已成为部队的精神图腾,在新时代的演兵场上继续传承着“敢于攻坚、不怕牺牲”的精神。
来源:千年兰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