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中韩两国领导人在2013年达成的共识,韩方自2014年起每年向中方移交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特别是在战斗最为激烈的江原道横城、铁原、洪川、春川、华川等地。
9月12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经韩国国防部移交至我方,归国安葬。
根据中韩两国领导人在2013年达成的共识,韩方自2014年起每年向中方移交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特别是在战斗最为激烈的江原道横城、铁原、洪川、春川、华川等地。
然而,长期以来,鲜有人知的是,战争结束后,韩国李承晚集团不仅拒绝接受朝鲜战争停战的协定,更是公然违反国际公约,不但在交换战俘的问题上一再拖延消极,且将志愿军的遗骸沉入水中,长期拒绝归还。而这一切的一切,则要从那场惨烈的战斗——第五次战役说起。
韩国江原道(Gangwondo강원도),多山地丘陵,而首府春川(춘천)就位于江原道中部,距离首尔约100公里
一、烽火硝烟春川路
春川、华川(화천)位于韩国江原道,全道多山地丘陵。1951年4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第五次战役,5月16日,战役第二阶段发起,第3兵团第60军奉命在楸谷里、大龙山地段积极牵制美陆1师、美7师,力求歼敌一部.第60军180师在江原道春川、京畿道加平对敌进攻,16日晚渡过北汉江,占领杜武洞、杏村里一线,19日黄昏占领通谷里、远水洞、万村洞、336.8高地等。20日该师与敌激战,夺取数处阵地。21日奉命停止进攻,准备向北转移。60军根据志愿军司令部指示和3兵团首长命令,180师担任掩护主力后撤任务,要求阻敌3至5天,并规定180师北渡北汉江,移至春川西北地区防御,于5月23日夜开始行动。
尽管20-22日间180师各部给联合国军以沉重打击、坚守住了春川-加平一线的阵地,但伤亡较大、且缺乏补给,通谷里被美军占领,539团全团力战守九峦山。但是,5月22日晚,第63军奉命转移,第3兵团预备队39军也奉命北移,180师右翼全暴露,与此同时,美24师、南朝鲜第6师,迅速从180师右翼迂回攻击,美7师正面攻击,美陆1师从左翼侧攻击。为弥补180师右翼缺口,5月23日,180师首长郑其贵令538团、539团调整部署,进行宽大正面防御,并在当晚准备将部队转移至汉江以北时,接到第3兵团首长掩护伤员的命令,使得60军180师不得不在汉江南岸设防。当日,美7师从左翼插至春川,美24师、南朝鲜第6师越过加平,180师处境十分危险,随即与敌开展恶战。两天的战斗中,539团5连坚守土木洞阵地击退敌人8次冲击,歼敌120余人,1营更是夺回了462.3高地。5月24晚,军部命令180师转移到汉江以北继续防御。5月25日,539团在明月里,发现西南侧306.9高地被敌占领,539团2营4连即反击,歼敌50余人,夺回阵地;539团5连在九峦山击退敌南朝鲜军10余次冲击,共歼敌130余人;538团6连在沙岘山击退美军三次进攻,歼敌150余人,击毁击伤敌坦克10余辆。尽管全师作战英勇顽强,给美韩联军造成不小的伤亡,但是,180师自身伤亡也较大,25日晚,全师奉命继续北移。
5月26日,美24师攻占间村,美7师攻占马坪里,南朝鲜军6师占领芝里,180师陷入美韩联军的合围。郑其贵接到上级坚守的命令后,令前沿各部队坚决阻击敌人;师参谋长王振邦率后勤、机关及伤员千余人立即北移。王振邦参谋长率领厅勤人员北移中,遭敌阻击,未能突出合围。对此师首长在538团指挥所召开会议,决定全师分两路突围。一路以538团为前卫,师直、540团随之突围;539团为另一路,向鹰峰靠拢,并于27日拂晓到达鹰峰。26日晚,军部先后令181师、179师出动接援,因联络不畅,距离太远,山高路小,计划未能实现,突围失败,180师再次陷入合围。
5月27日,为扩大占领地域,师首长令538团攻占鹰峰以东高地。538团利用晨雾向敌突然冲击,占领了鹰峰以东高地;539团把到达的兵力编成5个班,于19时攻占鹰峰主峰,歼敌一部。当日18时,军部电台与180师取得联络,令180师向史仓里方向突围、179师取捷径向史仓里对敌进行反击,再次接应180师。但与此同时,经过长期的战斗,180师严重缺乏补给,郑其贵师长决定,他和政治部主任吴成德率539团1营向峰北打开口子,由副师长段龙章、参谋长王振邦组织其余部队跟进。如未果,则在史仓里集中,砸毁电台、火炮。结果突围未成,只能小股分散突围。538团参谋长胡景义于5月29日率两个营约50余人到军部报到,师长、副师长、参谋长率300余人到达史仓里以北,后分散突围人员陆续到达。
战役过后,180师从入朝初期的11000余人减员至4000人左右,整个第3兵团减员共39558 人, 其中阵亡6577 人、负伤16911 人、失踪被俘16070 人。虽然第五次战役中,179师、180师作战顽强、英勇无畏,但是战斗中背水一战的同时,也让部队陷于不利之处;后来的检讨也认为,当时180师和上级指挥部对敌情缺乏了解,补给也不充分;在撤回阶段,通信不及时、组织上有欠缺,造成较大失误。
同样是面对此次战役,韩国却如是看:
韩国陆军本部旗下军事研究所26日出版发行的《芝岩里·破虏湖战役》一书记载,1951年5月24-30日,2.4141万名中国军人在江原道华川破虏湖附近在与韩美联军交战中阵亡,另有7905人被俘。也就是说,3.2046万名中国军人在破虏湖战役中死亡或被俘。该书据美国第9军团的一份指挥报告编制而成。考虑到整个韩战(韩国方面称朝鲜战争为韩国战争,笔者注)期间中国军方有11.6万人死亡、2.9万人失踪或被俘,芝岩里·破虏湖战役中中方的人员损失巨大。
“芝岩里·破虏湖战役”是指韩战期间的1951年5月24-30日,联合国军在京畿道加平、江原道春川和华川等中东部战线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交战的一场战役。据韩方资料记载,同年5月20日,为收复华川,美第9军与美第24军、韩军第2和第6师、美第7师实施联攻,作战的重要一环是切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路。5月25日美军获悉志愿军将在华川一带集结后抢占中方必经要道——华川大坝(现破虏湖)西侧交叉路口,并部署重兵把守,包括韩军的三个联队(相当于团级)。随后,韩美两军在破虏湖附近对志愿军发起攻击,联合国军出动飞机参与空中打击。由于后路被切断,大批志愿军在这场战役中死亡或被俘。韩美两军由此击败志愿军第10、25、27军,拿下北上的桥头堡。(另注:韩国单方面宣称韩国陆军第6师在26-29日的战役中消灭“中gong军”两万四千余人)
韩方言之凿凿,将此次战斗称为其重大胜利,并写入了韩国民族文化大百科全书,然而,整个第五次战役中,参加战斗的第3兵团总共减员39558人,失踪被俘16070人,韩国方面的战报显然值得我们在阅读时多打几个问号。至于什么“180师全军覆没”、“180师的军旗在美国”更是俗不可耐、低级之至、不攻自破的谣言。
二、埋藏于水下的忠魂铁骨
1953年7月,在三八线附近的板门店,朝鲜战争正式宣布停战。在板门店的那张桌子上,中、朝、美三方都派出代表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但是就在这关键的停战协议上,少了一个应该有的身影:韩国代表。因为李承晚拒绝接受停战的结果,并且放出狂言,希望苏联进军朝鲜半岛。然后再让美国作战。
当时发表的有关抨击李承晚集团的社论
如何打扫战场,也是战争双方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根据90岁(2018年)的参战老兵金达六(音译)在接受韩联社记者采访时的回忆,金达六说,当时随部队北上行军途经华川大坝一带时,尸体腐烂的气味刺鼻,“只好在鼻子里塞一块大蒜除味,当时碧绿澄澈的湖水被染成血红色,尸体在湖上漂浮”。面对本应本着人道主义而进行清理的战场,李承晚集团却又搞起了小动作,严重违反了人道主义和国际公约。面对当时腐烂的尸骸,李承晚下令韩美联军动用推土机等重装备将在江原道华川郡看东面九万里一带分散在山中阵亡的中国志愿军遗体成批推入深约50米的破虏湖,由此,原本平静幽深的山湖水库因战争被更名。1955年,参加过第五次战役的韩国陆军第6师将李承晚亲笔题写的“破虏湖”三个字刻在岩石上并立在湖边,将原来的日占朝鲜时期1944年命名的大鹏湖(대붕호(大鵬湖) )更名为“破虏湖”(파로호(破虜湖))。这块石碑1990年12月31日一度被移至破虏湖展望台,2018年5月31日又被移回原位。
根据《日内瓦公约》的相关规定,战争双方有互相交还对方遗体的义务,而李承晚集团这种湖中水葬还恬不知耻地立“破虏湖”的做法,是彻头彻尾的无耻行径,完全是对人道主义的无视和违反、对《日内瓦公约》的野蛮践踏!
“破虏湖”碑所在地
破虏湖安保展馆的破虏湖战役模型(韩联社)
1955年11月18日,李承晚视察韩国陆军第6师,并举行所谓纪念碑的揭幕仪式。(图片来自韩国国家档案馆)
三、英雄烈士魂归故里
由于冷战的对峙,中国和韩国当局在1983年之前未有任何实质性的外交接触和谈判。到1983年,突然发生的劫机事件让中韩两国开始有了交往。到1992年8月24日,中韩正式建交,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烈士遗骸归国成为了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韩国民众开始正视这段历史,并积极行动,主张归还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和遗物。据韩国韩联社报道,韩中国际友好联络和平促进会会长许壮焕最先提议打捞葬于“破虏湖”的人民志愿军遗骸。他表示,打捞并归还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设立慰灵碑对实现半岛和平十分必要,“我们必须化解双方的积怨,共筑双赢之路。他还说,设立慰灵碑将告慰远征将士们的英灵,更将慰藉中国人民心中的伤痛”。他强调,这将成为宣告冷战时代彻底结束的标志,推动半岛实现永久和平。
图为韩中国际友好联络和平促进会会长许壮焕站在“破虏湖”边介绍历史。(韩联社)
战争死者遗骨挖掘现场
6月25日,在江原道洪川郡化村面枫川里一带,韩国国防部遗骸发掘鉴别团正在挖掘战争死者遗骸。韩联社提供。
到2013年,中韩两国达成共识,韩国国防部决定每年向中国移交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及遗物,并配以相关的文字说明材料。到今年,已经是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这第十一批烈士英雄的遗骸将被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尽管中韩两国不断有官方和民间的积极行动,主张摒弃冷战思维,并积极归还尸骸,然而,2019年韩国《朝鲜日报》所属的《月刊朝鲜》发表了由记者裴珍英(音译)撰写的文章:《将摧毁中gong军的“破虏湖”重命名的举动......这背后是否有来自中国的压力?》(原文标题:중공군 궤멸시킨 '파로호' 개명 움직임... 배후에 중국 압력 있나?),文章认为,纵然不少中韩两国的民众呼吁更名,但是“破虏湖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悲剧湖’。它是‘爱国主义之湖’和‘自由之湖’。它是‘重建之湖’和‘财富之湖’,是战后重建的原动力。删除这个名字,是删除为守护大韩民国流血牺牲的将士们的名字”、“是抹去侵略大韩民国的北X(朝鲜)和中gong战争犯罪的痕迹”,和《韩民族日报》截然不同的是,《朝鲜日报》和下属的《月刊朝鲜》对打捞遗体仍然保持消极态度。作为韩国的主流媒体之一、韩国历史最悠久发行量最大的报刊、韩国右翼舆论的代表,《朝鲜日报》如此表态,可见韩国朝野并没有彻底将冷战思维摒弃,而这也可以看作是当今韩国社会对那场战争的主流态度,不能不令国人发省深思。
无论外界如何评价、某些别有用心、居心叵测之人如何翻案洗白、歪曲历史,也改变不了铁一般的历史事实,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半岛三千里江山抗击侵略是值得中华儿女铭记于心的伟大壮举,更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李承晚集团杀害进步人士、屠杀人民、卖国害民、违背国际公约的无耻行径,不但朝鲜人骂李承晚卖国,韩国人说他残暴,就连西方英美对他的评价也是没有好话说他独裁,这也注定李承晚集团将钉在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
朝鲜战争是朝鲜半岛的内战,而抗美援朝战争是关乎中国的战争;朝鲜战争本不应有中国参战,抗美援朝却不得不打;朝鲜战争整体而言是平局,但抗美援朝战争是胜利。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万岁!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浩气长存!
来源:3C捕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