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尾河、射水河和石亭江相互联通,成为绵竹重要的水路通道。绵竹丰富的物产,如酒、年画、粮食、菜籽油、茶叶等都是通过这条水路运往全国各地,外地的五金、药材、日杂等也源源不断由此运入,这也是绵竹年画和绵竹酒在川内外名声日隆的原因。
马尾河、射水河和石亭江相互联通,成为绵竹重要的水路通道。绵竹丰富的物产,如酒、年画、粮食、菜籽油、茶叶等都是通过这条水路运往全国各地,外地的五金、药材、日杂等也源源不断由此运入,这也是绵竹年画和绵竹酒在川内外名声日隆的原因。
绵竹茶山
早在唐宋时期成都地区已有雕版印刷品出现,北宋御史赵忭所著《成都古今记》中就描述了当时成都十二月市中的桃符市,亦即年画市场;而成都桃符市中的年画大多由附近的绵竹、夹江等县的年画作坊提供,这是由于绵竹、夹江都是产纸名地,雕版印刷也相当发达。《绵竹县志》记载:“竹纸之利仰给者数万家,犹不足,则印为书籍,制为桃衔(年画),画为五彩神荼、郁垒(门神)点缀年景”。
剑南老街福禄年画门神
绵竹年画在清代乾、嘉时期最为鼎盛。当时全县城乡有年画作坊300多家(城内最为集中,约有90多家),全县的年画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大小画市摊点绵延十余公里之长。
年画传承
绵竹年画绵全手工施彩和勾线,色彩鲜艳明快,线条古拙流畅。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避邪迎祥、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戏曲故事、历史人物、神话传说、讽刺幽默、花鸟虫鱼等等。形式丰富多彩,有门画、斗方、横推、中堂、条屏、单条、木版拓片等。
赵公镇宅
绵竹,在石亭江、绵远河的环抱中茁壮成长,而全长115公里的石亭江,在滋养了两岸众多的村庄和生灵,见证了两岸无数的悲欢与离合后,在广汉易家河坝夕阳的余晖中远去,带着绵竹人的体温奔向沱江,融入大海。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