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美国高校新学年钟声敲响,耶鲁、普林斯顿、康奈尔三大藤校的校长纷纷发表开学演讲,为新生指明学术道路上的方向。耶鲁大学校长以Winslow Homer画作《Old Mill》诠释“临界状态”的成长意义;普林斯顿校长强调“学术标准、尊重分歧、个人正直”的核心价值
随着美国高校新学年钟声敲响,耶鲁、普林斯顿、康奈尔三大藤校的校长纷纷发表开学演讲,为新生指明学术道路上的方向。耶鲁大学校长以Winslow Homer画作《Old Mill》诠释“临界状态”的成长意义;普林斯顿校长强调“学术标准、尊重分歧、个人正直”的核心价值;康奈尔大学校长呼吁自由与责任并重,塑造全面人才。这些演讲在社会变革与技术冲击的当下,为全球青年提供穿越迷雾的智慧指南........
01
耶鲁大学:从《老磨坊》看转型时刻的不确定性与联结
耶鲁大学校长 Maurie McInnis 以艺术史学者的视角,将 2025 年的开学主题定为 “转型时刻”(Moments of Transition)。站在新生面前,她先共情家长的复杂情绪 —— 送别时的不舍终会被孩子成长的兴奋取代,随即点明耶鲁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世界级知识传授,更是构建滋养好奇心、挑战思维的学习者共同体。
McInnis 特别提及耶鲁大学艺术画廊的画作《老磨坊》(又称《晨钟》):画面中穿红衣的女子提着午餐桶,在晨光中走向远处的纺织厂,身后几位女性低声交谈,她的去向、与他人的关系都充满模糊性。这幅 1871 年的作品,诞生于电力、电话等新技术颠覆社会的时代,恰如当下 AI 重塑生活、社交媒体加剧孤独、80% 美国人认为国家价值观分裂的现状。
“画中女子站在新旧世界的边缘,既不确定脚下的路,也未知前方的未来 —— 这正是此刻的你们。”McInnis 说。但她强调,《老磨坊》的价值不在答案而在提问:女子未必只能独自前行,若身后的人向她伸出手,画面的氛围将彻底改变。这恰是耶鲁想传递的:在转型时刻,新生不必独自面对不确定性,而应主动与同学建立联结 —— 在住宿学院的新生奥运会上并肩,在研讨课上碰撞观点,在纽黑文的披萨店争论哪家最棒,让共同体成为应对变化的底气。她坚信,文科教育赋予的批判性思维与共情能力,会让新生不仅适应未来,更能塑造未来。
02
普林斯顿大学:以学术标准与尊重分歧构建学者共同体
“这是普林斯顿的‘新年’,一个重新出发的时刻。”2025 年 8 月 31 日,普林斯顿大学校长 Christopher L. Eisgruber 在开学典礼上,将新生的到来视作 “为这所百年学府注入新活力”。当天的仪式延续了始于 1802 年的传统,有不同信仰的经文诵读、学术奖项颁发,而 Eisgruber 的核心,是向新生介绍 “定义普林斯顿的学者共同体准则”。
他首先强调 “学术标准的独立性”:大学必须是数据、理论与观点的独立来源,师生应有追求卓越的自由,哪怕研究结论会触怒权力阶层 —— 这正是大学在民主社会中的独特价值,也是它必然引发争议的原因。接着是 “尊重分歧”,Eisgruber 提到自己即将出版的新书《Terms of Respect: How Colleges Get Free Speech Right》,书中核心观点在演讲中被反复强调:“当他人对你的观点提出尖锐却公正的质疑,那是对你的肯定 —— 说明他们认真对待你的思考”;而 “犯错并不可耻,它是进步、学习与发现的必经之路”。
诚实是共同体的基石。Eisgruber 提到普林斯顿的本科荣誉守则:“对真理的追求,要求我们坦诚自己的观点来源,直面自己的错误 —— 唯有如此,才能从批评中成长。” 他还提醒本科生,不要错过与教授深度交流的机会:“这里的教授不仅是学科领袖,更是热忱的教育者,去他们的办公室、邀请他们看你的比赛或演出,了解课堂之外的他们。” 在 Eisgruber 眼中,普林斯顿的学者共同体,正是由学术独立、尊重分歧与诚实品格交织而成,能让新生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既坚定又谦逊。
03
康奈尔大学:自由与责任的平衡艺术
康奈尔校长Michael Kotlikoff的演讲从一句幽默的引用开始:“正如奥德修斯所说,如果易抵达,便非伊萨卡。”(if it were easy to get to, it wouldn’t be Ithaca)这句话既是对康奈尔地理位置的调侃,也是对学术之路艰难性的隐喻。
他重申了埃兹拉·康奈尔的愿景——“任何人皆可在此寻得任何科目的教导”,并强调这一理念在今天仍然定义着康奈尔的教育哲学。“从今天起,你们都是康奈尔人,”Kotlikoff对新生说,“你们加入的是一个社群,一代代人来到这座纽约州北部小镇,离开时已成为焕然一新的个体。”
康奈尔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的名言“大学虽无灵魂,却有个性”被用来阐释康奈尔的独特气质——自由与责任的平衡。校长指出,在康奈尔,学生将获得“惊人的智识自由”,但同时也要承担“与世界级学术社群相伴的责任”。
Kotlikoff预见到新生将遇到与自己不同的人和思想:“有些你们会不赞同,有些会让你不适,有些或甚至冒犯。”他的建议是:“既要向志同道合者学习,也要向异见者求教。仔细倾听,尊重表达,深思形成独立见解。”
Kotlikoff强调,这种智识成长只有在珍视自由与责任、奉行开放智识探究的社群中才可能实现。“一个拥抱精神生活的社群:能倾听、能争论、能否定,但永不扼杀其他声音。”
Kotlikoff坚定地表示:“在场没有冒名者。你们在此,因为这里本就是你们归属之地。”(There are no imposters in this audience. Youre here, because this is where you belong.)这句话既是对新生 impostor syndrome(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安抚,也是对康奈尔多元包容承诺的重申。
图源丨各大学官网
整理丨Andy
来源:音乐小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