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感、满意度是人民群众的期盼。面对383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22.6万实有人口,11所大中专院校、13.2万师生,1.2万余名搬迁移民,51家中大型企业的复杂情况,兰州市公安局新区分局西岔派出所深耕主防警务,打造多元共治、高效协同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不断夯实平
安全感、满意度是人民群众的期盼。面对383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22.6万实有人口,11所大中专院校、13.2万师生,1.2万余名搬迁移民,51家中大型企业的复杂情况,兰州市公安局新区分局西岔派出所深耕主防警务,打造多元共治、高效协同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不断夯实平安根基,推动主防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
西岔派出所党支部创新打造“135+N”党建品牌,坚定践行“耐心打造平安校园、热心服务辖区群众、诚心护航企业发展”的“三心”服务理念,针对性组建智慧警务、护航企业、服务群众、平安校园、执法勤务五支先锋队,并设立现代警务模范岗、执法监督岗等N个党员示范岗,构建“岗队联动、全域覆盖”党建品牌。今年以来通过创新警情日研判、周汇总、月分析机制,依托执法监督岗深度筛查149条重复警情,推动多部门联合调处矛盾纠纷86起,实现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5%、群众满意度达98.6%的治理成效。
“谢谢警察同志,把我的家人安全带回来了。”今年3月,接到群众走失的警情后,该所民警迅速联系家属,调取监控最终确定该人员走进了辖区某片荒山中。因该区域广袤空旷无遮蔽,值班民警立即携带无人机赶赴现场进行搜寻,最终通过无人机在荒山中一处彩钢房边找到该人员并安全移交家属。针对职教园区治理难题,该所创新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联合政府、院校、物联会组建平安西岔萤火虫防控队,通过“三联一队”机制形成警政民协同共治格局。依托“新鹰”警航无人机中队打造三维立体巡防体系,上半年严查违法犯罪37起。布建平安驿站开展多轮安全排查,消除隐患87处,有效警情、社会面可防性案件分别同比下降27.4%、25.3%。将街面变普法阵地,开展防盗、防电诈等宣传,涉校警情下降6%。
今年2月份,该局反诈中心预警称辖区张先生疑似遭遇大额现金诈骗,正通过线下方式运送被骗资金。接到指令后,该所民警迅速兵分两路一边联系受害人和网约车司机说明情况,一边联系社区网格员第一时间上门见面劝阻,全力挽回损失。最终通过该局情指中心、反诈中心,社区,物业等多部门联动,成功紧急线下拦截被骗现金16.98万元。为深化“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理念,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今年以来,西岔派出所以“降警情、控发案、保平安”为目标,创新推出“112”警情处置机制,通过前置稳控、科技赋能、双线联动等举措,实现警情处置效率与风险管控能力双提升。数据显示,在辖区新增2.1万人口的情况下,治安案件转化率同比下降3%。
“现在走在街上随时能看到巡逻民警,学校周边还有智能监控,我们家长特别安心。”居民王女士感慨地说。该所立足辖区高校密集、人口流动大等特点,深化推进“专业+机制+大数据”现代警务模式,成立专班打造五大数据应用模型,通过智能比对、预警推送等功能破获案件1起、核处存疑数据120余条,效率提升60%;推行“1+2+N”数据共建机制,即由一名民警两名辅警+N名网格员对辖区实有人口等数据进行常态采集维护,6名民警兼任社区副书记、15个行政村实现“一村一辅警”,采集维护基础数据24.5万条,鲜活率达98%。
在西岔派出所调解室里,民警张继周翻开笔记本,上面记着:“7月2日,陈先生和秦女士因家庭琐事产生矛盾,已成功调解。”该所创新推行“三调联动·三端共治”机制,整合社区、公安、单位三方力量,构建前端预防、中端疏通、末端清零的全链条治理体系,依托“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和“一事一台账”,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警、早调处、早化解”,今年以来,重点矛盾化解率达99%,重大极端案事件和“民转刑”案件零发生。
“我们经常参加反诈宣传讲堂,民警讲的反诈知识、法律知识通俗易懂,真是学到了。”上完普法课的小李同学说道。为了持续扩大反诈宣传覆盖面,进一步将法治宣讲、预防电诈讲细、讲透,该所社区民警紧跟“互联网+”的发展步伐,通过校内网络直播平台,为在校学生上了一堂堂知识满满的普法课,也进一步筑牢了校园安全防护网。选派28名民辅警担任法治副校长、落实“高峰勤务”与“护学岗”机制、开展60余场现场讲座,7场直播宣传,覆盖7.4万人次,推动18所学校安防升级等举措,使涉校电诈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同比分别下降42.8%和20%,构建起“人防物防技防+智慧安防”的校园安全防护体系。
兰州日报记者 伊晓明 通讯员 苏丽娜
来源:兰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