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意大利补时5-4绝杀以色列,这一场仿佛把我从无聊的加班中拉回了热血上头的感觉。看到最后那一脚破门,心跳都快暂停了,真是不禁要感叹,足球有时候就靠一瞬间的疯狂,才让人觉得世界还值得期待。可是细想,这场比赛背后,实际上也藏着不少“内幕”或者说槽点,先不说意大利的逆
意大利补时5-4绝杀以色列,这一场仿佛把我从无聊的加班中拉回了热血上头的感觉。看到最后那一脚破门,心跳都快暂停了,真是不禁要感叹,足球有时候就靠一瞬间的疯狂,才让人觉得世界还值得期待。可是细想,这场比赛背后,实际上也藏着不少“内幕”或者说槽点,先不说意大利的逆转,单看防守线的漏洞和战术安排,真是让人生出许多“为什么”。
我昨天看到直播画面,突然发现迪马尔科那次横传球,简直帅到炸裂,点拨得漂亮得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品,很多人在留言区都在点赞“这个传球真精彩”。不过转念一想,这个“精彩”背后,是不是也暴露了意大利后场的隐患?你看迪马尔科那一瞬间的行动,带着某种“我可以随心所欲”的自信,但也留下了不少空档。废话不说,球队公交车刚刚开出界,后防线就已经露出破绽。这个传球的风险其实挺大的,万一被断,前场你靠谁收割?别说“别太天真”,我就见过不少看似漂亮的传球变成致命的失误,这次还算幸运。
你说,意大利的防守体系,去年欧洲杯的绊脚石还历历在目,现在又暴露出这么多“漏洞”——中后卫不够稳,尤其是洛卡特利,虽然有速度,但老是被对方压制,小基恩虽然有进球,也不能说稳定得像个顶级射手,总觉得少了点“杀手”的滋味。那场比赛里,小基恩的射门还算犀利,但离鲁尼、卡卡那样的水平,差了个火候。是不是还跟他经验少、战术理解还在磨合有关?我倒觉得,他的“射术”变成球队的一个短板,也成了意大利攻坚路上的一根刺。
那场比赛你还记得吧?雷特吉那脚中规中矩的头球,几乎让人要“呵呵”一笑。老实说,意大利的9号位置本应由更有威胁的球员担当,可偏偏雷特吉的话语权不是很大,也没太多“惊喜”爆发的机会。看来,意大利对“进攻点”的打造还未到位,除非未来能“点亮”中锋那一把火,否则还真不够看。
你不能否认,比赛的精彩也是在于两队都不肯认输,拼到场面逐渐变成了一场“谁还能踢出奇迹”的较量。其实我一直挺喜欢意大利的战术思想,稳中求变,防守反击,虽然这次失误连连,但比赛里那股“不服输”的劲是真的让人热血。
但我就纳闷了:我们这样的比赛,俱乐部、国家队是不是都把“搏命”变成一种常态了?随便一个传球失误,防守不到位,就可能葬送一场比赛的努力。赛场上,一次次的跑动、传递、射门,仿佛变成了一场“战术演练”而非真实的生命竞赛。
赛后还不少人在说“意大利要改战术了”,但这种强强对抗,贼难改战术风格。你能期待一支球队一夜之间变革?除非被逼到崩溃,不然还得“磨合、调整”好多季。
甚至我还想问一句,这场比赛诸如“极限逆转”的场面,是不是也让某些国家队流了点血、下了点血本?这真就像是一场“真刀真枪”的比拼,但归根结底,我们关注的还是谁能站到最终。
好了,别说这些“深刻”的话题,反正我是真看够了。意大利这场比赛中那几个瞬间,既有让你振奋的亮点,也有令人无奈的“破绽”。下一场他们还会这样“不经大脑”吗?我倒是挺好奇的。反正,足球就是这回事,好看就看,不好看就算了。
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还是说,下次还会有人买账?
来源:蠢羊聊体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