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紫色,自古便是祥瑞的象征,素有“紫气东来”之说。紫藤因形态优美、寓意深远,成为历代画家钟爱的题材。在众多画紫藤的名家中,于希宁笔下的紫藤,尤其展现出一种不羁与灿烂的气质,别具一格。
紫色,自古便是祥瑞的象征,素有“紫气东来”之说。紫藤因形态优美、寓意深远,成为历代画家钟爱的题材。在众多画紫藤的名家中,于希宁笔下的紫藤,尤其展现出一种不羁与灿烂的气质,别具一格。
于希宁(1913—2007),山东潍坊人,是我国现代著名花鸟画大师和美术教育家。他早年就读于上海新华艺专,师从黄宾虹、潘天寿等大家,深受传统文人画熏陶。
他不仅精于绘画,还通晓诗词、书法与篆刻,一生致力于“诗、书、画、印”融于一体的艺术实践,是一位学者型艺术家。
于希宁以大写意花鸟见长,尤其擅长绘制藤蔓类题材。他的紫藤作品,用笔粗犷豪放,不拘泥于细部刻画,常以书法笔意入画。
线条如奔蛇走虺,遒劲有力,在纵横交错中表现出藤蔓的生命动势。他注重笔墨的节奏与力度,往往以浓墨重彩勾勒老藤,再以淡墨或色彩点簇藤花,形成轻重、虚实之间的强烈对比。
在色彩运用上,于希宁并不追求纯粹的写实,而是借色达意。他常用紫色与墨色相映衬,浓艳中不失雅致,明亮中蕴含沉着。紫藤花簇往往以写意笔法点染而成,形态疏密有致、俯仰生姿,兼顾形态美感与笔墨趣味,反映出他“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
于希宁在创作中注重“审、肯、敏、稳、精”五字诀,强调从整体构思到落笔完成皆须深思熟虑。他笔下的紫藤,既有自然物的生动性,又融入了人文意象的象征含义。
紫藤甘居廊檐、不争春光,柔中带刚,恰似文人淡泊高洁的品格;而“藤”与“腾”同音,也寄寓着飞黄腾达的吉祥寓意。于希宁通过紫藤这一传统题材,传递出中国花鸟画中深厚的文化内涵。
他亦将民间艺术的活泼生机与文人画的高雅格调相融合,拓宽了花鸟画的表现境界。其作品虽以大写意为主,却并非草率挥洒,而是建立在严谨的造型基础和深厚的笔墨修养之上。
他提倡“才德勤修养,三魂共一心”,强调画品与人品的统一,这也使得他的艺术在豪放之外,别具一种内在的定力与风骨。
作为中国花鸟画的重要代表,于希宁虽以画梅闻名,但其紫藤作品同样精湛,透露出他不羁的才情与全面的艺术素养。他的艺术影响远播海外,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和讲学,为中国画的传播与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于希宁紫藤作品欣赏!
来源:山房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