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永浩老哥一发微博,点名西贝价格贵得离谱,还怀疑他们用预制菜,这话一出
还真是吃亏了还想挣扎,俺就想跟你唠唠这事儿
话说于东来上回为聂圣哲站台,被骂得那个惨
今儿个他又出来撑西贝,结果又招来一堆喷子
不过这波也让他火了一把
你说这人咋想的,真不懂网络风向
这事儿咋突然火起来了
说起这“预制菜”的事儿,原本就是餐饮圈里一个小炸雷
谁能想到几个小时内直接引爆全网的热议
罗永浩老哥一发微博,点名西贝价格贵得离谱,还怀疑他们用预制菜,这话一出
话题从“味道好不好”“值不值”变成了“餐厅到底该不该用预制菜”的大辩论
罗永浩那口气,嗨,真是像开了炮似的,直言自己吃的就是预制菜,西贝的价格和体验完全不匹配
还说这是餐饮圈的潜规则他扒出来了
咱们老百姓听得心里那个窝火,毕竟谁不想吃到现炒现做的真材实料
这下好了,不管西贝还是其他餐厅,全都拖下水了,舆论一波紧接一波
人人都开始“找茬”,从小巷子里的饭馆到大商场的连锁店
其实这矛盾谁都懂,厨子和食客的心思就差着一大截
普通人眼里,预制菜就是没锅气、没新鲜感的流水线产品,吃着就像被糊弄,花着现炒的价钱,吃的却是加热的半成品
西贝的“现场制作”,到底是啥玩意儿
说到西贝的回应,他们死死抱着“现场制作”的说法不放,这话听着巧妙
行业里所谓的预制菜和咱们老百姓理解的,其实是两码事
咱们普遍想的是那种包装袋子一加热,直接端上桌的“速食”,但厨房里有些菜,比如那个樟茶鸭,做法复杂,得提前加工,点菜后还得二次加热或者简单处理
这就是厨房里的“半成品”
不过咱老百姓眼里,这不都是“预制”的
西贝这话,感觉就是想借着行业内的专业名词跟大众绕弯子,说白了就是打
你看这事儿,争论就没完没了了,连媒体都叫嚷着赶紧给“预制菜”安个明明白白的定义
可是这矛盾点正在这儿——行业和老百姓对“预制菜”的理解天差地别,谁说了算
这情况一摆,争吵就越演越烈
西贝老板贾国龙自己更是把局面弄得乱七八糟
有人扒出他以前在镜头前夸预制菜,说啥“好菜都是预制出来的”,还说这是科学,现如今他又死口不认这回事儿,弄得左一句右一句
你说这种情况,企业还能稳得住
● 于东来突然站队,这情形有点怪
正当消费者和商家这对儿唇枪舌战打得不可开交时,胖东来的老大于东来突然跳出来,为西贝和海底捞撑腰
说它们是“相对放心可口”的饭馆
说实话,作为隔岸观火的咱们路人,看这操作真有点懵:一个做超市的
咋跑来搅合餐饮业的这场风波了
网上不少人说,这事儿看着不像纯粹判断失误,更像是圈子里的人情世故,兄弟们互相撑腰,谁家有难事
于东来的发言稿写得那叫一个滴水不漏,话说得挺巧妙,刻意避开“预制菜”这个炸点,重点说味道“可口”和安全“放心”,还给自己留了个“相对”字眼
顺带把海底捞也拉进来,装得像不偏不倚
你看这套操作,多像那些圈内危机公关的套路,目的就是缓和关系
可这招反倒让不少网友炸锅,大家在评论区里吵得不可开交,质疑于东来这波站队有没有站稳消费者的立场
竟然觉得他不懂老百姓心里想啥
说白了,消费者想要的是诚实和共情,企业家圈子给的却是利益和立场,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频道,非得乱站队
西贝的回应,真相咋样
嘴上说得天花乱坠,可记者一问到预制菜
厨师那边爆料了不少内幕
说西贝不光用预制菜,还有隔夜菜在用,提前做的“半成品”还能用三顿饭
这事儿真是给“预制菜”打了个大钉子
你说这下西贝还能怎么洗
更别说官方媒体也掺和进来了,人民网引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直接点名西贝和其他大餐饮连锁
预制菜的使用比例可能高达八成
数据摆这儿,就算西贝不服
最让人无语的是贾国龙当初对预制菜的吹捧和如今的否认,像是两个人,说话前后完全不搭调
信任一旦崩塌,后面再怎么公关
西贝后来推出什么“开放后厨”“随时参观”的套餐,看着倒像是演戏,没啥诚意,观众都看明白了,不是解决情况
你说这事儿,罗永浩和西贝之间的矛盾,已经不仅仅是吃饭的事了,大家开始琢磨:咱们掏的钱,咋能买到半成品
既然这样,倒不如自己买预制菜回家吃
● 俺的一些小想法
这次于东来的选择,再次把资本家那一套复杂的关系网摆到咱面前
胖东来的口碑再好,站在咱消费者的角度,他这回的表现
俺也觉得得好好掂量掂量
说实话,咱们这些打工人、老百姓最稀罕的还是直白和真诚,不管你多有钱多有背景
别跟咱玩这些花里胡哨的
这事儿让我想起以前街坊邻居说的,买物件就是买个放心
你眼下跟我兜圈子,弄得我蒙圈,那我宁愿自己下厨,哪怕麻烦点
也比花钱买个“预制”的安慰强
再说了,这西贝的“现场制作”说法,咋听咋像做戏
跟厨房里偷偷加热半成品没啥两样
你说这事儿,俺听着都巴适得很
从这整件事里头,你能看到餐饮业的那些潜规则
也能感受到咱们老百姓对饮食安全和品质的焦虑
关系着咱们每天的幸福感
谁不想吃到热腾腾、手艺活儿的饭菜
真是给自家招了不少麻烦
好了,俺就先和你聊到这儿,别说俺没给你讲清楚,天南海北的味道咱都尝过,吃饭这事儿,不能糊弄
来源:一盅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