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后厨12 个月前羊腿 预制菜争议,商场餐饮为何难有 “现炒锅气”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4 15:11 1

摘要:为回应质疑、自证清白,西贝选择开放后厨直面公众,然而从网友反馈来看,这场 “自证行动” 却成了 “求锤得锤”——9 月 19 日到货的羊前腿标注日期为 2024 年 9 月 19 日,冷冻南瓜泥更是存放许久,12 个月前的羊腿、11 个月前的南瓜泥,即便号称有

这两天,罗永浩与西贝的争议闹得沸沸扬扬,不仅让双方陷入舆论焦点,更顺带将预制菜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为回应质疑、自证清白,西贝选择开放后厨直面公众,然而从网友反馈来看,这场 “自证行动” 却成了 “求锤得锤”——9 月 19 日到货的羊前腿标注日期为 2024 年 9 月 19 日,冷冻南瓜泥更是存放许久,12 个月前的羊腿、11 个月前的南瓜泥,即便号称有 24 个月保质期,也难免让大众产生疑问:我们到底还能不能避开预制菜?

想在商场餐饮店吃到 “现炒锅气”,或许从一开始就不现实 —— 大部分商场对燃气使用有着严苛要求,直接断了明火烹饪的可能。

从规定来看,依据《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规则》,地下区域面积超 150 平方米或座位数超 75 座的餐饮场所,严禁使用燃气;即便是楼上餐饮,能用燃气也需满足多重条件:燃气区域需与餐饮区隔离开,砌起耐火极限不低于 2 小时的隔墙,明档区域只能用电磁炉;且厨房必须靠外墙布置,否则连开通燃气的资格都没有。

即便满足所有条件,还需单独申请燃气表、装独立送排风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装置,排油烟罩和烹饪部位还要装自动灭火装置并连接商场消控室。如此高成本、长周期的工程,让多数商场餐饮店选择用电磁炉替代明火,而电磁炉的核心功能是 “加热”,而非 “炒制”—— 这也是商场餐饮难有锅气的关键原因。

我对商场餐饮的 “加热属性” 有过切身体会:去年年初在某杭帮菜连锁点了份肉末茄子,菜送上来却齁咸,要求重炒时服务员坦言 “味道肯定一样”。

强烈要求下我看到了后厨 —— 茄子是大包装冷冻切条,肉末是分装冷冻品,二者化冻后用电磁炉翻炒即可出锅,所有调味早已在肉末汁水中调好,咸了根本无法调整,且肉末包装袋标注的保质期长达 180 天。

西贝汤包

而西贝的操作与之几乎一致:鸡汤是工厂送来的汤包,羊腿是预切割包装品,部分产品保质期长达 2 年,此前直播中还被发现后厨有 2024 年生产的料包。

即便如此,西贝却不认这些是预制菜,贾国龙称 “每道菜都在厨房现场制作”,实则是将工厂预制的主料、辅料在厨房进行融合加热,比如烤鱼提前预处理、厨房二次加热,他们将此定义为 “工艺前置”,而非预制菜。

西贝敢硬刚罗永浩、开放后厨,核心底气源于对 “预制菜” 的定义以及相关政策支持。

从政策层面看,2024 年 3 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将速冻米面、盒饭、馒头、汉堡等主食类产品排除在预制菜之外;后续答记者问中进一步说明,连锁餐饮中央厨房自行制作并配送至自有门店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符合餐饮安全标准即可,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这一政策让西贝的 “工艺前置” 有了合规依据,也让贾国龙敢于高调回应争议、上架 “老罗菜单”—— 除了对合规性的笃定,西贝更想借这场风波蹭流量,打造类似胖东来的品牌 IP,带动门店营业额增长。

尽管西贝在 “合规” 上站得住脚,但在舆论场上却明显落于下风,关键问题在于 “合规” 与 “人心” 的错位。
从消费体验来看,西贝人均 80 元以上的消费、偏小的菜量,定位中高端并不为过,但 21 元一个的呛面馒头价格超米其林面点,保质期 18 个月的鱼、24 个月的西兰花,与消费者期待的 “鲜活” 相去甚远;而罗永浩的舆论切入点,恰好击中了大众的朴素认知 ——18 个月前冻的半成品,加热后还算新鲜菜吗?
事实上,消费者并非讨厌半成品或预制菜,从半成品菜的终端销量就能看出;大家真正反感的,是 “花着现炒锅气的钱、听着现炒宣传,最后吃的却是久存预制菜” 的落差。西贝赢了合规,却没赢回消费者的信任,这才是其舆论被动的根本原因。

来源:三千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