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1号凌晨,微博热搜第一行字像一记闷棍,把熬夜刷手机的人全打醒。
“陆沉舟的剑还没出鞘,演员先走了。
”
9月11号凌晨,微博热搜第一行字像一记闷棍,把熬夜刷手机的人全打醒。
《长夜行》原定第二天官宣,海报都印好了,哲象影业却连夜撤档。
粉丝冲到官博底下刷屏:“暗夜再长,总有破晓”,那是于朦胧杀青前最后一次采访里说的台词,现在成了集体悼词。
横店6月的雨戏,他泡在泥水里改动作,嫌威亚速度太慢,自己吊着钢丝来回试,膝盖磨出血也不吭声。
导演后来回忆:“他说陆沉舟不能只是帅,得像个被黑夜咬过的人。
”结果那场“雨中决战”成了全剧最费胶片的镜头,现在也成了绝唱。
另一边,《风起大漠》更惨。2017年就拍完的剧,压了八年,好不容易排上档期,男主没了。
李敢的结局历史上本就潦草——被霍去病一箭射死——现在连戏里戏外都透着宿命感。
当年他读完《史记》跑去跟编剧吵:“李敢不是莽夫,他是被父亲阴影压垮的困兽。
”编剧拗不过他,加了场月下独白的戏,如今看来像提前写好的遗书。
最扎心的是技术也救不了。
《长夜行》还能AI换脸,但粉丝不买账:“我们要的是于朦胧眼里的血丝,不是算法生成的完美。
”《风起大漠》更麻烦,老素材4K修复都糊,版权还分散在三家公司,谁都不想先松口。
央视原定的《宗师列传》特辑临时撤档,节目组只留一句话:“等得起,是对演员最后的尊重。
”这话比万字长文都狠,直接戳破行业潜规则——平时炒CP、买热搜,真出事了,连镜头都不敢多给一个。
豆瓣小组里有人发起“写给李敢的信”,最高赞那条写着:“你替父报仇失败,我们替你活下去。
”矫情吗?
矫情。
但点开主页,发帖的姑娘头像是2015年《太子妃升职记》的九王剧照,十年老粉,谁忍心骂。
更唏嘘的是他偷偷准备的导演处女作,剧本大纲锁在工作室抽屉里,第一页写着:“献给所有被台词卡住的新人演员。
”现在抽屉钥匙不知在谁手里,项目表上进度永远停在“筹备中”。
演艺圈惯例,人走茶凉。
但于朦胧这两部遗作像卡在喉咙里的刺,咽不下去,吐不出来。
粉丝在超话打卡:“今天也是等陆沉舟破晓的一天。
”数据女工们用控评模板刷着刷着就哭了——原来真正的BE不是角色死,是演员先杀青。
有人问:作品未完成和生命突然中断,哪个更遗憾?
底下有条回复:“至少角色还能活在硬盘里,人没了就是没了。
”
简单粗暴,但这就是现实。
来源:活泼面条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