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惦记的葬礼排场、儿女的眼泪,说到底都是给活人看的戏,你连个观众都算不上。
人这一辈子,最铁的理就是“闭眼就落幕”。
像台断了信号的收音机,任外面再热闹,也接不到半点声响。
你惦记的葬礼排场、儿女的眼泪,说到底都是给活人看的戏,你连个观众都算不上。
活到五十岁往上,就该琢磨透这点:
人生没有“重播键”,身后事再风光也是虚的,攥在手里的当下,才是实打实的日子。
趁还能嚼动饭、迈得开腿、笑得出来,得把日子往自己身上靠。
我们总把“风风光光送终”当最后体面,可老辈早说“活着不孝,死了乱叫”
于是花大价钱的乐队宴席,都是演给旁人看的,你啥也听不见。
这是老“体面”念头在作祟。
过去觉得“死得排场”值,现在日子好了,不如把办葬礼的钱,换成热粥小菜、软外套,跟老伙计晒晒太阳,比纸人纸马实在。
每月留笔“舒服钱”,想吃就买,想穿就添,别等“以后”。
再贵的骨灰盒,不如藤椅得劲;再厚的纸钱,不如热汤暖乎——自己舒服,比啥都强。
不少人省吃俭用攒钱,舍不得买好肉,总说“给孩子留着”。
可现在年轻人有学历本事,能扛房贷养家,真不差你那点积蓄。
林则徐早说:“子孙若如我,留钱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增其过。”
你紧巴巴过,儿女心里发酸——他们要的不是钱,是你过得舒心的安心。
别当“存钱罐”,每月拿三分之一退休金改善生活,缺啥买啥。
你过精神了,不给儿女添麻烦,就是最好帮衬,比留钱管用多了。
“等孙子大了再玩”“等身体好点再出门”,这话常挂嘴边。
可《返老还童》里说“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今天没做的事,明天可能就没力气了。
总爱等,是为家忙惯了,把自己事往后挪。
可操劳大半辈子,也该为自己活了。
岁月不等人,再等就成遗憾了。
此刻,建议您把“以后再说”换成“就现在”:
想去的公园别等下周,想吃的卤味别等明天。
哪怕多晒半小时太阳、喝杯喜欢的茶,都是为自己活,小事攒起来就是不亏的人生。
活大半辈子,好多人围着家人转,藏起自己的喜好,觉得“家人好就好”,却忘了自己的开心也重要。
周国平说:“不曾用脚踩脚印的人,找不到自己的路。”
为别人活像穿不合脚的鞋,心里难受。
你有喜欢的颜色味道,该被重视——你舒坦了,家里氛围也轻松。
每天为自己做件小事:喝热豆浆、看喜欢的书、去广场走走。
列个小清单,一件件完成,不用轰轰烈烈,有“为自己”的时光,日子就鲜活。
人这一辈子,最亏的不是没钱没权,而是闭眼时想起:没吃过想吃的,没去过想去的,没为自己活过一天。
结语
人死了,就真的和这个世界彻底告别了。
再也闻不到春天的花香,再也尝不到夏天的西瓜,再也听不到秋天的蝉鸣,再也摸不到冬天的暖阳。
所以趁现在还能懂、还能动,别再纠结身后事,别再硬扛着省钱,别再等“以后”。
把日子往自己身上靠,吃点好的,玩点乐的,做点喜欢的。
好好活着,好好享福,才不算白来这人间一趟——毕竟,这世上最值钱的,从来不是死后的风光,而是活着的每一天。
来源:清忧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