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已有昆明、上海、大连等14个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对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进行修订,取消了出租车司机的户籍限制。政策“松绑”给行业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长期以来,很多地方在出租车管理条例中规定,驾驶员应当具有本市户籍。但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这一硬性要求正在被打破。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消息,目前,已有昆明、上海、大连等14个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对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进行修订,取消了出租车司机的户籍限制。政策“松绑”给行业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湖南的廖先生已在上海开出租车三年多。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在上海开出租车的外地司机越来越多,他申请从业资格证时,就没有要求必须是本地户籍。
廖先生说:“现在在上海开出租的本地人越来越少,外地人越来越多,其中,河南、安徽等周边省份的比较多。”
曹先生在辽宁大连开出租车,他说,取消户籍限制后,更多外地人在出租车行业找到了立足的机会,市场形势的变化也倒逼整个行业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刚来大连的时候,从事出租车行业门槛比较高,对于外地司机设置的要求比较多。现在有很多的要求都不需要了,我觉得这是好事,行业可以得到充分的竞争和发展。”曹先生说道。
对出租车驾驶员的职业准入资格进行户籍限制,曾在多地的地方性法规中有明确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认为,地方性法规中以本地户籍或者居住证作为出租汽车驾驶员职业准入条件的规定,涉及与中央文件是否一致的问题。此后,昆明、南宁、武汉等地人大常委会,相继修改当地的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删去户籍限制规定。2023年,大连市人大常委会也在地方性法规中,删除了关于户籍限制的规定。
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机动执法大队副队长张大威介绍,早在2016年交通运输部修改《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后,大连就取消了出租车司机户籍限制。2023年,又在地方性法规中,再次明确取消户籍限制。
张大威表示:“2016年,网约车行业已经进入到出租市场,对传统的巡游车行业也分流了一波驾驶员。我们从用工、从业资格需求这两方面考虑,按照交通运输部规定取消掉了户籍限制。”
张大威表示,虽然取消了户籍限制,但当地并没有放松对行业准入的管理。
张大威告诉记者:“我们严格执行了交通运输部相关规定中对三年以上驾驶经历的要求,并且强化了对驾驶员的条件审核,包括无交通肇事犯罪、无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以及连续三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的记录,最重要的是,无暴力犯罪记录。”
张大威还介绍,目前在大连取得从业资格以后,既能开出租车,也能开网约车。取消户籍限制后,出租车和网约车从业人员大幅增加,更好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大连市只有巡游出租车的时候,从业资格证的考取总量在4万人左右。网约车进入后,包括我们户籍限制取消之后,从业资格证的考取总量现在已经增长到了7万多人,基本上是翻了一番的。从就业角度来讲,放开户籍限制之后,不论是外地的还是本地的,办理从业资格证都非常方便了。很多到大连来务工的,也可以从事这个行业。”张大威说。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教授、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研究员郑翔对中国之声表示,多地取消出租车司机户籍限制,主要有促进公平与融合、市场需求推动和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变化、交通管理手段的技术进步等多方面原因。
在她看来,当前出租车市场(包括网约车市场)已经是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现实中外地户籍的司机在本地开车的现象非常普遍,但仍有部分城市通过“挂靠”或“承包”方式变相引入外地司机,这样反而会增加管理成本。
郑翔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城市对出租车的需求不断增长。然而,严格的户籍限制导致本地符合条件的司机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放开户籍限制可以吸引更多有驾驶技能和服务意愿的外地司机进入出租车行业,增加市场供给,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郑翔分析认为,取消出租车户籍限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郑翔进一步阐述:“对本地出租车司机的影响,主要是竞争压力增大,面临服务质量、价格和效率的竞争。短期来看职业稳定性受挑战,但长期收益可能增加,因为市场扩大和运力充足将吸引更多乘客,形成‘薄利多销’效应。此外,外地司机的加入可能促使本地司机向高端化、专业化服务转型,如商务接送、旅游导览等,拓展收入来源。”
郑翔还表示,取消出租车司机户籍限制是户籍制度改革的缩影,体现了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的政策导向。出租车管理规则的适时变化,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保障了公民平等就业权。同时向社会传递包容信号,增强外来人口归属感,有助于形成统一的出租车市场,有利于规范城市公共交通秩序。
郑翔还建议,设立出租车司机资质审核新标准并且加强职业培训、职业考核。
“对出租车司机应以‘驾驶技能+服务能力+安全意识’为核心构建新的市场准入标准。例如,要求司机通过本地路况考试、急救知识培训、应急处理演练等,确保其具备适应城市运营的能力。针对外地司机,增设‘城市文化与服务规范’专项课程,包括方言基础、旅游景点知识、乘客沟通技巧等,减少因文化差异导致的服务纠纷。推动巡游车与网约车驾驶员资格互认、运力调度协同,减少恶性竞争。此外,要进一步完善外地司机配套公共服务政策,如为满足外地司机子女教育、住房等需求提供公租房、积分入学等福利。”郑翔说。(记者 管昕 贾铁生)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