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1月,中国首个用于肥胖患者长期体重管理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周制剂——诺和盈(司美格鲁肽2.4mg)获批上市,自此,众多超重/肥胖患者迎来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转自:医学界
2024年11月,中国首个用于肥胖患者长期体重管理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周制剂——诺和盈(司美格鲁肽2.4mg)获批上市,自此,众多超重/肥胖患者迎来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2025年9月13日,“诺和盈·超越·盈响”首场峰会在武汉成功举办。会上,超百位内分泌、心血管、肥胖等多领域专家齐聚一堂,通过多学科交流讨论,围绕肥胖症的临床诊疗标准与临床优化管理策略展开深入探讨,并分享了司美格鲁肽2.4mg在真实临床中的创新应用与突破性案例,共同探索肥胖症综合管理的新路径。大会不仅总结了司美格鲁肽2.4mg上市近一周年的宝贵经验,更在推动中国肥胖症诊疗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创造了新的里程碑,为未来治疗策略的优化与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减重护心,盈响未来
司美格鲁肽2.4mg引领肥胖治疗新纪元
会议伊始,与会专家首先回顾了过去近一年的时间,司美格鲁肽2.4mg的临床应用为体重管理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并重点提到,近期发布的《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1]强调了司美格鲁肽2.4mg是“标准化治疗方案的首选”;在今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的STEER真实世界研究的最新数据中,与替尔泊肽相比,持续接受司美格鲁肽2.4mg治疗的超重或肥胖且已确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心脏病发作、卒中以及全因死亡的风险显著降低57%,司美格鲁肽2.4mg是目前唯一一款在肥胖且伴有心血管疾病但无糖尿病的患者中,被证实具有心血管获益的GLP-1RA类药物。
■ 从STEP到SELECT看肥胖症的临床管理
在“从STEP到SELECT看肥胖症的临床管理”专题汇报环节,与会专家表示,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和手术治疗是肥胖症管理的三大手段[2],其中,抗肥胖症药物的研发一直在曲折中前行,但终见曙光。关于司美格鲁肽的STEP研究证实,司美格鲁肽2.4mg可显著降低体重达15-17%[3-10]。考虑到肥胖症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1-16],学界对于抗肥胖症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越发重视。司美格鲁肽2.4mg也由此开启了心血管结局研究——SELECT研究。这些研究结果为肥胖症患者带来了兼具减重与心血管获益的全新选择。
SELECT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事件驱动的优效性研究,共纳入41个国家及地区的17,604例年龄≥45岁,体重指数(BMI)≥27kg/m2,合并心血管疾病(既往心肌梗死、既往卒中或有症状的外周动脉疾病)且无糖尿病病史的超重/肥胖患者,按1:1随机分为司美格鲁肽2.4mg每周一次组和安慰剂组。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非致死性卒中)[17]。
研究平均随访40个月。结果显示,在确诊心血管疾病的非糖尿病超重/肥胖人群中,司美格鲁肽2.4mg可显著降低MACE风险20%;与安慰剂相比,司美格鲁肽2.4mg可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15%,降低复合心衰风险18%,降低全因死亡风险19%;司美格鲁肽2.4mg可显著降低并维持体重,最长可达4年(图1)[17-18]。司美格鲁肽2.4mg也随之成为目前首个且唯一显著降低MACE风险的抗肥胖症药物。
■ 减重外科视角下的肥胖症药物治疗
会上,众多专家从减重外科的视角出发,对肥胖症药物治疗选择进行讲解。在与会专家看来,随着减重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越发普遍,其与减重手术的关系引发了学界的广泛讨论。目前已明确,减重药物和代谢手术在肥胖治疗中各有所长,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具有协同效果,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19]。
举例来说,SCOPE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2.4mg治疗6个月平均体重减轻10.5kg[20];真实世界研究发现,术前应用司美格鲁肽2.4mg治疗后,患者体重减轻更显著(图2)[21];减重手术后肥胖患者使用司美格鲁肽2.4mg治疗,平均体重减轻9.8%,且其减重效果与是否接受过减重手术无关(图3)[22]。这也就意味着,减重手术术前或术后,结合司美格鲁肽2.4mg,不但可以达到更好的减重效果,还能为患者带来多重健康获益。
多学科协同,共塑“轻”年
司美格鲁肽2.4mg助力多学科肥胖管理新范式
在第二篇章,与会专家指出,肥胖症作为一种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慢性疾病,其管理并非单一科室、单一领域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多学科团队(MDT)模式已被广泛证实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案。肥胖管理的应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结局目标。司美格鲁肽2.4mg自上市以来,不仅为超重和肥胖患者提供了突破性的治疗方案,有效填补了临床未满足需求,更成为当前肥胖症标准化治疗中的优选药物。展望未来,肥胖症管理需进一步迈向规范化、标准化与多学科协同的方向,通过各方紧密合作持续优化患者诊疗路径,最终实现更优的健康管理效果。
■ 超越减重:探索肥胖共病患者治疗新方案
随后,与会嘉宾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对一例肥胖合并多种共病的治疗经验进行分享。该患者诊断为:肥胖症、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前期、甲状腺结节(2类)、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在司美格鲁肽2.4mg治疗期间,患者的体重、BMI及体围持续降低,身体成分(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脂肪量等)、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血糖水平持续改善。
在与会专家看来,司美格鲁肽通过调节进食模式,减少能量摄入,从而减轻体重[23-26];同时,患者的身体成分持续改善,实现了糖尿病前期逆转、血压降低、血脂改善。通过减重及健康的改善,该患者迎来了人生新的篇章。
■ 以心内科为主体的肥胖综合管理
随后,与会专家带来“肥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前期”病例分享。该患者为中年男性,主诉:发现血压升高3年余,血压最高200/120mmHg,血压控制不佳,入院诊断为:1. 高血压3级 极高危组;2. 糖尿病前期;3. 高尿酸血症;4. 痛风;5.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6. 肥胖症。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给予降压、降尿酸、降糖、减重等治疗。
在肥胖与血糖管理方面,患者以司美格鲁肽0.25mg起始,而后逐渐滴定到目标剂量。治疗6个月后,患者体重从102kg降至78kg,BMI从32.2kg/m2降至24.6kg/m2。与此同时,患者血压得到下降,降压药物减少,糖代谢异常、OSAS也同步改善。这一临床实践案例,生动展现了司美格鲁肽在肥胖合并多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为心内科主导的肥胖综合管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范式。
结语
未来,依托持续的循证探索与多学科协作,司美格鲁肽2.4mg将继续以创新之力引领肥胖症治疗领域发展,让“长期体重管理+共病改善”的治疗目标惠及更多患者,为构建中国肥胖症规范化诊疗体系注入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5,17(8):950-970.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肥胖症诊疗指南编写委员会,张忠涛,纪立农. 中国循环杂志,2025,40(1):6-30.
[3]Wilding et al. N Engl J Med 2021; doi:10.1056/NEJMoa2032183
[4]Davies et al. Lancet, 2021; doi.org/10.1016/S0140-6736(21)00213-0
[5]Wadden et al. JAMA. doi:10.1001/jama.2021.1831
[6]Rubino et al. JAMA. 2021 Apr 13;325(14):1414-1425. doi: 10.1001/jama.2021.3224.
[7]Garvey et al. Nat Med 28, 2083–2091 (2022).
[8]Kadowaki et al.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22.
[9]Mu, Y., et al.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24. 12(3): p. 184-195
[10]Rubino et al. JAMA 2022; 327(2): 138-150
[11]Graham I, et al. Eur Heart J 2007;28:2375–414;
[12]Piepoli MF, et al. Eur Heart J 2016;37:2315–81;
[13]WHO. Global Atla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11. Available at: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64373. Accessed January 2023;
[14]Burke GL, et al. Arch Intern Med 2008;168:928–35;
[15]Ayer J, et al. Eur Heart J 2015;36:1371–6;
[16] Ross R. Am Heart J 1999;138(5 Pt 2):S419–20.
[17]Lincoff AM et al. N Engl J Med 2023;389:2221-32. DOI:10.1056/NEJMoa2307563.
[18]Ryan DH, et al. Nat Med. Published online May 13, 2024. doi:10.1038/s41591-024-02996-7
[19]https://virtualcongress.easd.org/easd/easd2024/en-GB/search?viewType=listac
[20]Ruseva A, et al. Obes Sci Pract. 2024 Feb 8;10(1):e737.
[21]Mathur V, et al. JAMA Surg. 2025 Mar 5:e250001.
[22]Jean-Baptiste Bonnet, et al. Obesity (Silver Spring). 2024 Jan;32(1):50-58.
[23]Rossi MA, et al. Cell Metab. 2018 Jan 9;27(1):42-56.
[24]Wharton S, et al. Obesity (Silver Spring). 2023 Mar;31(3):703-715.
[25]Friedrichsen M,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1 Mar;23(3):754-762.
[26]Blundell J,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7,;19(9):1242-1251.
诺和诺德对本文发布提供了支持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