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晨光漫过窗台时,我总爱看着咖啡杯里的热气缓缓升腾,再慢慢消散。那些细碎的水汽,像极了生活里层出不穷的小事——孩子书包上松了的拉链、工作群里未读的消息、父母电话里念叨的琐事。从前总怕这些事缠成一团,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直到某次在老巷子里看见一位修鞋的老人,才忽然
晨光漫过窗台时,我总爱看着咖啡杯里的热气缓缓升腾,再慢慢消散。那些细碎的水汽,像极了生活里层出不穷的小事——孩子书包上松了的拉链、工作群里未读的消息、父母电话里念叨的琐事。从前总怕这些事缠成一团,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直到某次在老巷子里看见一位修鞋的老人,才忽然懂得“心安”二字的重量。
老人的摊位支在一棵老槐树下,工具盒里的钉子、线轴摆得整整齐齐。有顾客拿来磨破边的皮鞋,他不慌不忙地戴上老花镜,先伸手摸一摸皮革的纹路,再用锥子轻轻划出细密的针脚。旁边有人催:“师傅,能快点吗?我赶时间。”老人抬头笑了笑,手上的动作没乱:“急啥?鞋要缝牢,路才走得稳。”那一刻,阳光穿过槐树叶落在他的白发上,没有一丝慌乱。
原来心安从不是躲开生活的麻烦,而是像老人那样,面对琐碎时守住自己的节奏。就像下雨时不必急着奔跑,找个屋檐等雨停也是好的;就像加班到深夜时,不必焦虑明天的任务,先喝杯热牛奶睡个好觉再说。我们总在追逐“搞定一切”的从容,却忘了从容的起点,是先让心里的那根弦松下来。
有次去山里徒步,走到半途忽然下起了小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同行的人都慌了神,纷纷拿出手机找导航、打电话。只有同行的一位老师,慢悠悠地从背包里掏出雨披,又帮身边的人递伞。有人问她:“您不着急吗?万一雨下大了怎么办?”她笑着说:“着急也没用啊,雨要下,路要走,先把当下的雨挡好,总比慌慌张张摔了跤强。”后来我们在山坳里找到一间避雨的小木屋,看着雨打在树叶上的样子,反而觉得比计划中的行程多了份意外的惬意。
这世上没有永远平顺的路,却有能随时稳住的心。就像杯子里的水,越是晃荡越容易洒出来,越是平静,反而能稳稳接住每一滴。我们常常为还没发生的事焦虑,为已经过去的事懊悔,把心填得满满当当,却忘了留一点空间给“当下”。其实心安很简单:吃饭时好好吃饭,走路时好好走路,做事时好好做事,不纠结于过去,不忧虑于未来,只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每一件小事上。
想起小时候跟着外婆学包饺子,我总急着把馅儿塞得满满的,结果饺子皮总破,煮出来一塌糊涂。外婆说:“包饺子要慢慢来,馅儿多了会破,馅儿少了不好吃,刚好才最好。”她捏饺子的手法很慢,指尖轻轻捏出褶皱,每一个饺子都圆鼓鼓、整整齐齐。那时候不懂,只觉得外婆太磨蹭,后来才明白,她捏的不只是饺子,更是对生活的那份踏实——不贪多,不急躁,把每一步都走稳,自然就有了从容的底气。
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快,快到连等一杯咖啡的时间都觉得漫长,快到忘了抬头看看天上的云。可越是这样,越要学会让心慢下来。不必追求事事完美,也不必强迫自己时时强大,允许自己偶尔犯错,允许生活偶尔不按计划来。当你不再和生活较劲,不再和自己较劲,心里的那片海自然会平静下来,而从容,就藏在这片平静里。
傍晚时分,我又坐在窗前,看着夕阳把天空染成温柔的橘色。咖啡已经凉了,可心里却暖暖的。想起白天处理的工作、和朋友的聊天、给父母打的电话,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满是踏实的小确幸。原来所谓“万般从容”,从来不是拥有多少财富、站在多高的位置,而是心里有一份安稳——知道无论发生什么,自己都能稳稳接住,知道就算走得慢一点,也能一步步靠近想去的地方。
一念心安,是在喧嚣里守住自己的节奏;万般从容,是在细碎里品出生活的滋味。往后的日子,愿我们都能少一点焦虑,多一点踏实,少一点急躁,多一点平静。当心里的风停了,眼前的路自然就宽了。
来源:于小岛中感受宁静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