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上海地区)发布,榜单共涉及上海31所高校,呈现出“头部高校稳定、中等高校洗牌、特色高校崛起”这一新动向,上海科技大学排名大幅提升,上海师范大学在师范领域坚守,上海海洋大学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在特色领域突围,这些均是此次排名中的明显现
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上海地区)发布,榜单共涉及上海31所高校,呈现出“头部高校稳定、中等高校洗牌、特色高校崛起”这一新动向,上海科技大学排名大幅提升,上海师范大学在师范领域坚守,上海海洋大学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在特色领域突围,这些均是此次排名中的明显现象。
本次排名中‚上海科技大学以本地第6名、全国第46名的排名‚大幅超越了东华大学的排名,成为上海高校排名提升最大的高校。作为2013年成立的新高校,上海科大快速崛起并非偶然,近年来,学校以“小而精、研究型”为定位,重点发展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科研实力明显提升,2023年,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是上海最年轻的“双一流”学科之一,2024年,学校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5篇,科研成果转化率35%。
上海科大的师资力量强强联合是明显的:截止到 2024 年底,学校有12名院士,25 名长江学者,百分之八十的教师都有海外名校的学术背景,这种高起点和强科研的方式,在短短 12 年内,学校从新建高校一举上升到全国第 50名,成为上海理工院校的标杆高校
上海师范大学此次排名位于本地第12位、全国第109位,稳居上海师范类高校第2名;上师大作为上海唯一一所“市属重点师范大学”,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教育学科的底蕴以及学科积淀的学术性输出。上师大的教育学、 心理学科等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24年第五轮学科评估,教育学获A-‚心理学获B+‚均为全国师范院校第一阵营‚学校与上海16个区教育局建立“教育合作联盟”‚学校每年为上海中小学提供约2000名老师‚约占上海新教师的30%‚是上海基础教育的“人才孵化器”。上师大在坚守“师范为本”的情况下,对“非师范”专业比如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加以拓展,这种传统与革新并存的方式,使得上师大在师范类高校整体下滑的情形下,仍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竞争力。
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并列,位列本地第16位,全国第162位,是本次评价中的“特色院校”代表,作为上海唯一的“农林类重点高校”,上海洋在水产学科领域仍居全国首位,学科优势非常明显。上海海洋大学的“水产学”是国家重点学科,2024年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级,与同为全国第一的中国海洋大学并列,学校“水产养殖技术”、“海洋资源开发”等科研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海水鱼工厂化养殖技术”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全国10多个省份推广,年产值达50亿元。
上海海洋的“海洋科学”学科入选上海市“双一流”培育学科,2024年获批“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成为上海海洋科研中的重要平台,这“农林特色与海洋优势”的模式让上海海洋在全国农林类高校中排名12成为上海“海洋强市”战略的重要支撑。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在本地高校中排名第16名,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162名,属于财经类高校中的后来居上者,作为市属重点财经大学,上经贸大的优势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明显的国际化特色。上海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此专业于2024年第五轮学科评级当中取得 B+ 资质,踏入全国二十%以内,所授课涵盖国际商务、跨境电商、国际贸易法等内容,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及“国际贸易中心”有着吻合的地方,该大学和全球三十多所高等学府形成交流交换合作机制,每年有百分之十五的学生前往海外执行学术交流,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和银行等机构的比率高达六十%,是上海培育国际化人才的一个重要源头地。
此次排名中,上海戏剧学院本地排名第21位,全国排名第216位,上海海关学院本地排名第22位,全国排名第254位,这些学校都是上海行业特色院校的代表。上海戏剧学院作为全国知名的高校‚表演、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表演专业达到A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达到A-级,上海戏剧学院作为上海的“文化大都市”,也是国内培养明星最多、最有名的艺术殿堂,走出了像胡歌、孙俪、邓超这样的优秀演员。
海关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海关特色”为本科专业的院校,海关管理、税务等专业设置在内部独家,在2024年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海关管理学科被评为B+进入全国前20%的学科,学校与海关总署采取“订单式培养”,毕业生进入海关系统比例达80%,上海“国际贸易监管”人才输出地之一。
随着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逐步推进,上海高校将会更加呈现“特色化”的发展态势,更多的“小而精”的院校会在教育发展中和建设中崭露头角,成为上海教育发展中新的亮点,这些院校的特色化发展不仅给上海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也使得高校教育的层次性、专业性更加突出,为未来高校教育的创新发展和特色化建设注入新的内容。
来源:万物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