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张医保卡,走到全省都能刷。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正悄然改变千万家庭的生活,从“千里背发票”到“刷卡即结算”,百姓的医疗负担减轻了,后顾之忧变少了。
一张医保卡,走到全省都能刷。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正悄然改变千万家庭的生活,从“千里背发票”到“刷卡即结算”,百姓的医疗负担减轻了,后顾之忧变少了。
“原来我在威海透析、拿药,得先自己垫付一大笔钱。”老家河北的胡先生随子女迁居威海后,最发愁的就是报销环节。“得攒齐所有发票,回河北老家才能报,来回跑一趟得好几天,光路费就不少花。”
如今,胡先生的故事只是千万患者中的一个缩影。随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的全面推进,这样的烦恼正逐渐成为历史。
---
01 江西领跑,省内就医“无异地”
江西省医疗保障局近期发布的异地就医指南明确宣布:江西医保省内看病“无异地”!这意味着吉安参保人去南昌、赣州等省内其他地市看病,不用办理备案手续,待遇水平与在本地完全一样。
这项政策解决了90%的异地就医问题。只有跨省看病时,才需要办理备案手续。备案后患者在外省就医就能直接结算,无需先掏钱垫付,也不用跑回老家报销。
02 政策细化,两类人群区别对待
各地医保局针对异地就医问题,普遍将人群分为两大类:“异地长期居住”和“临时外出就医”。这两类人群在报销比例、起付线标准和结算流程上存在差异。
对于临时外出就医人员,部分地区规定了个人先自付的比例。如湖北松滋市规定,未按程序办理转诊备案的参保对象,个人需先自付20% 。
而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长期在异地居住的人以及被单位长期派到外地工作的人,则可以享受更为优惠的结算政策。
03 大病无忧,试点病种持续扩大
为减轻大病患者负担,多地推出了“省内大病无异地”保障政策。安徽省在2022年实施该政策时只设立了7个试点病种,到2025年3月,已增加至10种试点病种。
试点病种包括肾衰竭、肝衰竭、垂体腺瘤、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等。试点医院也从最初的6家省属医院扩大到13家。
患者在试点医院就医时,直接执行参保地三级医疗机构起付线及报销比例,不受医保转诊转院备案规定的限制。
04 便民服务,线上线下轻松办
现在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早已不用“跑断腿”,线上几分钟就能搞定。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微信小程序等渠道,步骤“丝滑”得就像网购付款。
对于不擅长使用手机的老年人,线下医保经办窗口和部分便民服务网点仍然保留。带好身份证或社保卡,现场填写异地就医自助备案表就能办好。
商丘市医保局甚至实行“线上+线下”双渠道备案,对线上备案申请严格执行“两个工作日办结”制度,超时未办的予以通报。
05 政策宣传,医保明白人在身边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多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滨州市阳信县洋湖乡通过电子屏循环播放政策解读短片、专家现场讲解、免费义诊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普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相关流程。
威海市通过社区“大喇叭”、短视频“小课堂”、“医保明白人”等多种方式,把异地就医备案流程、结算范围等讲清楚。在10个企业和428个村(社区)设置医保工作站(点),提供“零距离”服务。
06 跨省协作,他乡看病有保障
对于跨省就医的需求,各地也建立了协同机制。商丘市医保局安排专人每日登录国家异地就医业务协同平台,处理跨省协查件。
这些协查件涉及住院真实性、参保状态等问题,平均办理时长仅1.6个工作日。实行“属地核查+市级复核”模式,对县(市、区)办理的协查件实行100%复核,确保处理结果准确。
07 未来可期,全国漫游待突破
虽然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已经基本实现,但医保全国“漫游”仍难以一蹴而就。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坦言:“一方面要建立分级诊疗模式,一方面要考虑医保基金的支撑能力。”
中央财经大学社保系主任褚福灵建议,国家应尽快完成医保的省级统筹,从根本上打破异地就医结算的制度瓶颈。
同时,还需要遵循“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诊疗政策,形成“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网络。
---
在威海威高血液透析中心,胡先生不再为报销发愁。他现在可以轻松地说:“今年我还打算去大草原玩几天,提前联系好当地医院,看病拿药一点不犯愁,生活质量比以前好太多了。”
医保异地结算不仅是一项便民服务,更是连接千家万户的健康纽带。随着政策覆盖面不断扩大,将来会有更多患者像胡先生一样,摆脱垫资和跑腿的负担。
互动话题:你已经体验过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和故事!
来源:平安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