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甘肃漳县马泉乡的8000亩黄芩正值盛花期,漫山遍野的紫色花海随风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药香。
2025年8月,甘肃漳县马泉乡的8000亩黄芩正值盛花期,漫山遍野的紫色花海随风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药香。
这片花海不仅是一道风景,更是当地村民的“致富药”。
去年,这里的黄芩种子一斤能卖80到100元,湿根茎每斤4元左右,一亩地纯收入4000多元。
今年,龚家坪村100多户村民种了1200多亩,预计能带来500万元以上收入。
漳县马泉乡平均海拔1800米以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恰好适合黄芩生长。
过去,这里的山坡贫瘠,村民种小麦、土豆,一年到头收入微薄。直到几年前,村里开始推广黄芩种植,荒山才真正变成了“紫金田”。
56岁的牟万林是龚家坪村的种植大户,今年一口气种了30多亩黄芩。
“去年种子一斤卖80到100元,湿根茎4块钱一斤,一亩地能赚4000多。”
他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齐膝高的黄芩,笑得合不拢嘴,“今年这30多亩,少说能挣13万,够给儿子在县城买房交个首付了!”。
黄芩种植一年就能采收,春播亩产250-300公斤,夏播200-250公斤7。
按当前市场价,黄芩统货(干品)每公斤17-21元,湿根茎每斤4元左右,种子更贵,一斤能卖80-100元。
村民算了一笔账:
成本:土地租金600元/亩,种苗700元,化肥200元,除草300元,采挖1000元,晾晒加工300元,合计约3500元/亩。收入:按亩产280公斤干品计算,每公斤20元,毛收入5600元,扣除成本后,每亩纯利润约2100元。如果卖种子或鲜根茎,收益更高,像牟万林这样的种植户,一亩纯收入能达到4000元以上。“以前种小麦,一亩地毛收入也才1000多块,现在种黄芩,收入翻了几倍!”村民蔡强民笑着说。
黄芩种植能推广这么快,离不开村党支部的带动。
龚家坪村党支部书记何维岗介绍,村里采取“党支部带头试种,党员分户带动,群众跟着参与”的模式,先让党员种出成效,再吸引村民加入。
“刚开始,大家都不敢种,怕卖不出去。”何维岗说,“我们联系了药材市场,签了订单,村民看到真能赚钱,才放心跟着种。”
如今,全村100多户种了1200多亩,预计今年能带来500万元以上收入。
马泉乡的黄芩产业还在扩大。下一步,乡里计划完善“春育苗、夏开花、秋采收”的全周期种植模式,同时探索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现在我们的黄芩主要卖鲜货和种子,如果能做成饮片或提取物,利润还能更高。”何维岗说。
从荒山坡到“紫金田”,黄芩让漳县马泉乡的村民找到了致富新路。
一株小小的草药,不仅改变了土地的面貌,更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明年,这片紫色花海或许会蔓延得更广,而村民的笑容,也会更加灿烂。
来源:农村宝宝的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