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播十小时,四人满载,空调拉满,跑完标称605km里实打实的五百多公里。
“41km/h太低,不算数;44km/h就是神操作。
”
同一位车评人,两周内给出两条截然相反的评价,评论区直接炸锅。
先说极狐T1。
直播十小时,四人满载,空调拉满,跑完标称605km里实打实的五百多公里。
车评人一句“平均速度才41,下坡帮忙”,把成绩贬成“仅供参考”。
转头测MG4。
单人驾驶,空调偶尔关,五小时跑226km,平均44km/h。
同一副嗓子突然高八度:“电耗9.1,同级天花板!
”
双标得过于明显,像把观众当傻子。
更离谱的是,MG4这段路短、负载轻、条件全占优,电耗却只比T1低不到1kWh。
要是把T1也空载、不开空调、跑同样短程,指不定谁更省。
行业里早就不用NEDC那套“理想国”数据了,WLTP、EPA轮番上阵,就是为了堵住“脚法、坡度、气温”这些变量。
可到了流量场,标准成了橡皮泥,想捏多扁就多扁。
极狐T1大电池+大车身,定位就是全家远游;MG4小一圈、轻三百公斤,城市代步神器。
拿A的短板去碰B的长板,再配一段情绪饱满的解说,点赞是有了,信任却碎一地。
买车的人要的是“我通勤每天60km,冬天打几折”“满载回老家能不能一口气到”,而不是“主播今天心情好,所以44比41高贵”。
下次再看到“续航实测”,先盯三个数:平均速度、载重、空调开度。
如果视频里不敢放全程记录,直接划走。
评论区留给你们:
同样的路线,你愿意用41km/h的悠闲,还是44km/h的“黄金右脚”?
来源:安逸星空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