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格文指出,9月3日北京的阅兵式就足以证明,仅仅说中国军队正在迎头赶上或抄袭外国军事装备设计已经远远不够。如同别的科技领域一样,中国军力也正在创新,并且处于领先地位。几十年来一直有利于美国及其伙伴的地区军事平衡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军力迅速增长,西太平洋军力平衡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西方战略学界开始探讨美国是否应当改变一味追求在东亚军事主导地位的战略思维。北京九三大阅兵之后,这种反思的声调有所抬升。
中评社报道,北京九三大阅兵后,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发表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国际安全项目主任罗格文 (Sam Roggeveen)的文章--“中国军力正在引领:北京阅兵证明地区军事平衡已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罗格文是澳大利亚战略学者,也是《针鼹战略:澳大利亚对实力与和平的追求》一书的作者。
罗格文指出,9月3日北京的阅兵式就足以证明,仅仅说中国军队正在迎头赶上或抄袭外国军事装备设计已经远远不够。如同别的科技领域一样,中国军力也正在创新,并且处于领先地位。几十年来一直有利于美国及其伙伴的地区军事平衡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罗格文表示,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军事现代化,解放军经历了“二战”以来所有军事力量中最快的技术转型。2024年12月以来陆续披露的新型先进武器只会强化这一趋势,并应该引发一个问题:中国的雄心是否仍然被低估?更大的问题是,中国拥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到底想要什么?
一些西方观察者得出结论:中国并不是只专注于在太平洋地区投射其军事力量,中国正在打造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军事力量,以直接挑战美国。但是罗格文认为,虽然中国今年涌现了新型战斗机、登陆艇、无人机和导弹系统,但并不意味着其将重点放在全球力量投射上。解放军主要将加强中国在周边地区的地位。中国的重点放在地区雄心而不是全球存在上。
“这对台湾来说尤其是个坏消息,因为那里的军事平衡显然正进一步向有利于北京的方向倾斜。”罗格文写道。这种观点现在西方战略学界相当流行。
权威的战略研究学术期刊《国际安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分析了这一趋势。在《拒绝进入?中美在亚洲的军事主导权之争》一文中,乔治·华盛顿大学助理教授安德森(Nicholas D. Anderson)和达特茅斯学院教授普雷斯(Daryl Press)认为,如果台海生战,军事干预的美国在亚洲军事力量的关键——其驻扎在日本和关岛的战斗机——将遭受灾难性的损失。
这篇论文建立了一个模型,用于计算中国不断增加的大量中短程导弹在战争开始后的前30天对美国空军基地造成的损害。该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即使在最有利的情况下,美国也将在第一个月内损失45%的兵力。值得强调的是,该论文仅研究了中国从陆地基地发射导弹的影响,并未考虑中国空军和海军额外打击的影响。
安德森和普雷斯就美国如何纠正这种日益加剧的失衡提出了各种建议,但似乎没有一个特别有希望。最终他们认为,美国可能需要对战略进行更根本的反思--华盛顿应该考虑从追求军事主导的思维模式转变为在该地区充当支持者配角的思维模式。他们总结道:“考虑到其他亚洲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一个遥远的大国在东亚占据主导地位的军事力量,或许并非长期均衡。”
罗格文说,上述文章向台北和华盛顿那些认为“保卫台湾符合美国关键利益”的人提出了一些令人震惊的结论。他赞同上述文章认为美国在遥远的东亚占据军事主导地位“并非长期均衡”的说法。他指出,如果美国和中国的角色互换,中国成为西半球的主导力量,假设中国在加拿大永久驻扎7万军队,并在古巴部署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群,那么这看起来确实与“长期均衡”相去甚远,这世界会变得多么奇怪。
罗格文表示,为了应对东亚日益不利于美国的军事平衡,美国可以大规模扩张其在东亚的军事存在,但这一前景似乎渺茫。中国30多年来一直在推进军事现代化,但美国并未做出实质性回应。“我们怎么能指望这种情况现在会改变呢?而且,即使华盛顿能够克服惰性,哪个亚洲国家会同意接纳所有这些军队?哪个亚洲国家会向美国保证,允许其领土被用于对华战争?”
最后罗格文称,即便这些障碍被克服,美国在东亚扩张其军事存在,中国几乎肯定会以增加军费开支作为回应。正如北京的阅兵式提醒世界的那样,军备竞赛现在将发挥北京的优势,而不是华盛顿的优势。他强调:“一种新的平衡确实正在形成;美国的军事战略和外交政策必须随之调整。”
来源:美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