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药店处于高度饱和度,自2020疫情后从48万家爆涨到70万家,曾经许多行业经商失败者纷纷加入药店,光市场过度饱和下,一些不法药店采用骗保、串货、回收流等方式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才出现网上的药比实体药能便宜好几倍的现象。
从服务与咨询上收费可行不?
当下药店处于高度饱和度,自2020疫情后从48万家爆涨到70万家,曾经许多行业经商失败者纷纷加入药店,光市场过度饱和下,一些不法药店采用骗保、串货、回收流等方式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才出现网上的药比实体药能便宜好几倍的现象。
为此国家大力整治,降医保金额、限处方外流、用追溯码、线下严查、收电商税、集采等方式打击一大批非法操作的商家。现在药店正处于大洗牌期,好多药店挺不过去,纷纷倒下。
2025年上半年就关了5万多家,下半年可能比上半年更多。慢慢的把一些劣质/低能的药店清退后,把市场消费力释放给未来能存活的药店,药店未来必然在严格监控下规范的发展。
同时药店的行业洗牌,并不代表着药店只需要在此等待,待一批药店倒下后,市场会恢复从前的繁荣,那是不可能的,而现在药店需要做的就是让药店合规合法下,主动改变经营思路,放弃近十几年来的野蛮发展,否则你店的顾客仍然会持续减少,哪怕你再高的提成,再高压的销售任务,再强的专业知识都没用的。
于是也有一批人提出,药品价格透明化,不可能从药品上赚钱,那就从服务与咨询上收费,例如理疗、治疗方案、一对一的健康顾问,用药的咨询、店员持续跟进等。
我从事药店管理与培训以来有20年,加上在营销上对顾客人心的把握,觉得此事只是异想天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论证如下:
1、国人这么多年来,根本没有为服务收费的习惯(酒店PA/洗脚/按摩/不正规服务除外)。
2、医院寻诊问到/民间中医,都是诊断/服务免费药收钱。
3、知名专家挂号费,是凤毛麟角,医生都收不到咨询费,药店店员那点专业就不要谈了。
4、其它行业例如企业咨询师、律师等职业,或可能靠咨询收费,但都是居有权威或专家的身份,并且是一个行业少数人才能获得。
5、药店服务项目,不论是测血压还是测身高,或是内部设理疗按摩,顾客都不愿意因此付费。专业测量直接到医院,理疗按摩直接到专营店。如果药店想把这些也做得更专业,反而把药店搞得四不像,药店不像药店,理疗又不专业。
所以根据以上论证,足见提出服务收费,不靠产品生存的想法并不现实。
相信这也是目前所有药店经营者的想法,面对当下环境用尽全力,把曾经的招数用个遍发现基本失效,未来的路是什么?给大家如下方向:
1、药店必须打造自己的自媒体:
公众号、视频号、社群、微信群、做百家号、小红书这些主流平台。打造药店/个人的IP。
虽然提到这个话题许多人觉得很空洞,不会干,不想干,但是这是一个避不开的事实,做这些同时要做到4样内容引流,分别是文章、视频、语音、直播。
2、从重专业转向重营销管理:
专业销售是把产品卖出去,而营销是负责如何把顾客招进来,管理是把这个事更规范的持续下去并优胜劣汰。
当市场没顾客时,仍然抱着学专业不懂管理,不做营销只做促销的方式,必然失效,也就成了现在的结果。目前来说只有营销才能救药店,只有管理才能更好的发展。老板/管理者要重营销管理,而员工需要重专业,提高销售能力,大家分工不同。
3、用好现有资源,利益最大化:
首先干掉持续6个月亏本的店,不论什么原因,做不起来就关或搬迁。
其次把现能营利的店,重新打造包装,重视门店的形象,人员的素质、店内的商品管理、制定巡店表定期检查,至少不要在硬件上出现硬伤。
4、减少公司上层多余人员:
许多公司业绩不好首先想到的是裁员,但偏偏还喜欢裁一线员工,要知一线员工是创造业绩的,员工裁多了下边营利能力更差了,一不小心裁到了大动脉。一个店就完了。
应该从高层/中层裁员,他们工资最高,当整个行业的收入差时,最闲的是高层,许多人的岗位完全可以三合一。把没有实质工作的人员裁掉,转变成外包。(具体裁哪些人群,这里不方便说,避免得罪人,想知道的可私信。)
一、无意义的厂家业务采购上。
二、减少参加厂家的订货活动。
三、处理掉消耗型的人事管理的问题人员。
做为药店的管理者,目前最需要改变的是从会员管理上解决问题,这方面改变后,顾客方面会立杆见影,但长期有来说仍然要把药店运营管理体系搭建起来。
所以我们很早发现这些问题,多次提倡过,但许多人没重视,经过几年后大家再看,曾经重视会员管理/运营的大一些的公司,仍然持续经营,而没重视有药店,遇到一些风吹草动,业绩马上起起伏伏。业绩没有兜底的能力,没办法让好的业绩持续下去。
我们很早发现问题后就开发了这些课程,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问题,报名学习。
来源:药店微学堂张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