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液病涵盖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多种类型,患者的血液系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骨髓等)存在异常,身体抵抗力、凝血功能、造血功能常处于脆弱状态,若在治疗与护理中触碰这些禁忌,可能加重病情、诱发并发症,甚至影响治疗效果,需格外警惕。
血液病涵盖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多种类型,患者的血液系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骨髓等)存在异常,身体抵抗力、凝血功能、造血功能常处于脆弱状态,若在治疗与护理中触碰这些禁忌,可能加重病情、诱发并发症,甚至影响治疗效果,需格外警惕。
一、盲目自行用药 / 停药,或滥用 “偏方”“保健品”
血液病治疗多依赖规范方案(如化疗、靶向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剂量、疗程需严格匹配病情,盲目调整用药是导致治疗失败、复发或出现严重副作用的重要原因。
例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服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时,若未达深度缓解就擅自停药,可能导致 BCR-ABL 基因反弹,病情快速进展;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停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过快,易引发血小板计数骤降,增加出血风险。
建议:所有用药(包括中药、补充剂)均需经血液科医生评估,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相关分子指标,不可自行调整方案。
二、忽视防护,暴露于感染风险环境
血液病患者(尤其是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白细胞数量减少、免疫功能低下,是感染的高危人群,轻微感染(如感冒、口腔溃疡)都可能迅速发展为败血症、重症肺炎,危及生命。
治疗期间尽量居家休息,外出必戴 N95 口罩;做好饮食卫生,食材彻底煮熟;每日用漱口水清洁口腔,保持皮肤干燥清洁;若出现发热(体温≥38.5℃)、咽痛、咳嗽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服用退烧药。三、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加重身体负担
血液病患者常存在贫血(乏力、心慌)、血小板减少(易出血)、骨髓功能异常等问题,身体耐受能力远低于健康人,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会直接加重心脏、骨髓及脏器负担,诱发并发症。
确诊后仍进行高强度运动(如跑步、篮球、举重),可能导致头晕、晕厥(贫血加重),或因碰撞引发皮肤瘀斑、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时);治疗期间熬夜、长时间工作 / 学习,或频繁做家务,导致免疫力进一步下降,增加感染风险,延缓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根据病情调整活动量 —— 贫血、血小板减少期以 “卧床休息 + 轻微活动”为主;病情稳定后(如白血病缓解期、血小板恢复正常),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快走、太极拳),但需避免劳累,以身体无不适为限。
来源:血液科岳主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