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期节目我们说过了,上周美国犹他州山谷大学,共和党年轻一代的明星级人物、MAGA青年旗手,被特朗普视作MAGA“接班人”的查理・柯克,在校园演讲中遭枪击身亡,这一件震惊全美的枪击案,有一次撕裂了美国政治的脆弱平衡。而在日前,嫌犯终于被确认并被逮捕,是22岁的青
上期节目我们说过了,上周美国犹他州山谷大学,共和党年轻一代的明星级人物、MAGA青年旗手,被特朗普视作MAGA“接班人”的查理・柯克,在校园演讲中遭枪击身亡,这一件震惊全美的枪击案,有一次撕裂了美国政治的脆弱平衡。而在日前,嫌犯终于被确认并被逮捕,是22岁的青年,泰勒•罗宾逊。
值得我们今天再提的是,这起事件本应是一起清晰的政治暴力案件,但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却一直在围绕着一种诡异的叙事风格进行。大部分民主党控制的报道都聚焦于凶手的“MAGA家庭背景”,却对嫌犯本身强烈的“左翼”标签,如“觉醒人士”“有变性女友”等相关标签报道不多。实际上,据一些消息人士透露,罗宾逊近年与一名跨性别伴侣同居,其社交圈主要由特朗普MAGA群体强烈反对的环保激进主义者和LGBT活动家所构成,这与嫌犯家庭的MAGA倾向形成尖锐对立。但这种家庭内部的意识形态分裂,却被美国民主党主流媒体刻意淡化处理了。
美国执法部门证实,罗宾逊在案发前已在网络上发布大量针对柯克的极端言论,甚至在家庭聚会中公开指责柯克“充满仇恨,并且散布仇恨”。这些行为清晰地勾勒出嫌犯的政治立场极左激进化轨迹,而嫌犯行凶时使用的子弹弹壳上的符号标识,更直接指向了嫌犯的极左翼运动“反法西斯运动”暴力分子身份。然而,美国民主党主流媒体的头条报道,却将焦点放在“凶手父亲为MAGA支持者”“保守派家庭出逆子”等角度。这种选择性报道形成的信息茧房,不禁让人联想到2020年美国“黑命贵”骚乱期间,特朗普指控“反法西斯运动”组织“煽动无政府主义暴力”,结果却被主流舆论质疑“缺乏证据”。如今,当具体线索物证再次摆在面前时,媒体却重演2020年的集体失声,这种叙事,反MAGA的操控痕迹实在过于明显。
而事件的后续发展,更印证了这件枪杀事件,存在严重的党争政治操弄嫌疑。事发之后,美国副国务卿兰道宣布,将对“轻视柯克之死的外国人”撤销签证,这种非常规的外交施压手段,与其说是维护美国MAGA价值观,不如说是对美国“左翼”的舆论施压。
与此同时,极右翼社交媒体上“以牙还牙”的呼声已开始蔓延,一些民兵组织公开警告“将对左翼据点进行对等报复”。这种对立情绪的升级,极端化已成为美国社会的必然结果。
柯克生前曾极力捍卫持枪自由,认为“人人有枪能遏制暴力”,最终却倒在枪口下,这种充满反讽的悲剧,恰恰折射出美国政治制度在系统性舆论操控下的失效。
如今,特朗普将柯克比作“儿子”,誓言要让凶手付出代价,而左翼阵营则通过媒体反击“借悲剧煽动仇恨”。美国两党在国会围绕是否为柯克举行祈祷仪式爆发争执,民主党议员的嘘声被保守派媒体反复播放。这一切都预示着,柯克之死已超越个人悲剧范畴,成为美国两党新一轮政治清洗的导火索。这场由舆论操弄点燃的火焰,恐怕要让美国在混乱中燃烧很久。
来源:卢忠诚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