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和社会角色的差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交往活动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精神条件。主要有政治交往、经济交往、社交交往、学术交往等。
(一)人类交往活动的法则
1. 人类生存的方式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和社会角色的差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交往活动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精神条件。主要有政治交往、经济交往、社交交往、学术交往等。
2. 人类交往的方式:基于契约(规则)的交换、交流和合作等。
3. 人类交往的边界
圈:组织和个体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交往圈中以进行交往活动,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交的…
现实圈:现实交往圈。
虚拟圈:网络交往圈。
4. 人类交往活动的社会法则:诚实守信。
5. 人类交往活动的自然法则:趋利避害。
(二)信用的奖惩机制
1. 基于交往活动自然法则的对象选择
在正常社会的交往活动中,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任何个体都将选择信用好的交往对象同时拒绝信用差的交往对象。
2. 基于交往活动社会法则的价值取向
在正常社会的交往活动中,基于信用价值观的认同,人们对守信者一般给予表扬、赞赏、推崇、信任等精神奖励,而对无信者则一般给予批评、指责、鄙视和不信任等精神惩戒。
3. 信用的个体奖惩机制
奖励机制:对守信交往对象:赞赏、认同、信任并列入下次交往备选对象。
惩戒机制:对不守信交往对象:批评、指责、不信任并列入下次交往的拒绝对象。
4. 信用的群体奖惩机制
(1) 信用奖励机制——马太效应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一个人信用越好,将有越多人愿意并选择与其交往,从而导致社会资源、机会、人脉和利益向守信个体不断集中。
(2) 信用惩戒机制——驱出效应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一个信用差的人,将没有人愿意并选择与其交往,从而导致该人事实上被驱出交往圈外,由此难以获得必要的社会资源、发展机会,甚至连生存资料的获得都变得困难。
(三)信用奖惩机制自然性与社会性
自然性:趋利避害机制。社会性:共同选择机制。
(四)信用奖惩机制运行的条件
必要条件:实施奖惩者必须是参与交往的当事人。
充分条件:实施奖惩需要有相应的能力——信息获得能力和对象自由选择能力。
(五)信用奖惩机制运行的政府职能
保证社会正常:让诚实守信成为起主导作用的价值取向。
致力信息对称:让守信、不守信信息最大限度知晓公众并传播,使信用信息对称透明。
保障选择自由:保障社会个体有不选择无信者为交往对象的自由和能力。
来源:最强的橙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