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025年春季糖酒会遭遇“十年最冷”寒冬开始,今年展会行业被唱衰。“年年办、年年冷”似乎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多数展会陷入规模缩水、活力不足的桎梏。从百度指数上看,茶博会的热度也大不如前。行业巨头集体缺席,展位空置率上升;近几年,甚至有展会出现参展商比观众多的
茶博会过时了吗?
现阶段,多个茶博会火热收官,秋季茶博会也已进入高峰期。其发展走势,引发业内关注。
从2025年春季糖酒会遭遇“十年最冷”寒冬开始,今年展会行业被唱衰。“年年办、年年冷”似乎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多数展会陷入规模缩水、活力不足的桎梏。从百度指数上看,茶博会的热度也大不如前。行业巨头集体缺席,展位空置率上升;近几年,甚至有展会出现参展商比观众多的尴尬场景,茶博会作为“流量入口”的价值被大幅削弱。
△(图片来源:百度指数)
诚然,展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挑战向来与机遇并存。根据《2025-2030年中国展会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年中国会展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0%。可见,会展业并没有大众想象得那样差劲,会展经济仍在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那么,今年茶博会的真实情况如何?
茶博会盘点来了
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NEWS
”
据报道,今年展会行业遭受重创,保守估计,取消和延期的各行业展会数量超100个。就目前来看,除湖南茶博会(春季)取消外,北京国际茶业交易博览会、中国(深圳)国际春季茶产业博览会、亚泰第十三届呼和浩特茶产业博览会均推迟举办;中国景德镇国际茶业博览会则提前开展;其延期和提前周期都在三天内,其余原定计划举办的茶博会均按时举行。当前茶博会的举办节奏保持稳定,行业对线下展会的需求仍然存在。
茶博会的长期发展面临消费需求变化、线上渠道冲击等挑战,整体形势不容盲目乐观。
根据整理的展会面积可知,今年的展会面积相较往年持平或有所缩减。武汉、厦门、四川、上海、烟台、潍坊等多个城市的茶博会均出现面积缩减,面积减少范围在5000㎡到50000㎡不等,茶博会规模缩水,反映出品牌和消费者的参展热情降低。
展会人流量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说茶”与多个茶企交流了解到,一方面,参展的人员中,业内相关人员占比较大,终端消费者反而身影渐少。另一方面,参展品牌数量也显著缩减,以普洱茶为代表的品牌几乎缺席,龙头企业参与度持续走低。因投入高,回报小,众多品牌开始减少参展频次,而龙头企业更甚,其似乎已不再将展会作为主要的招商手段。
面对市场变化,企业在产品端积极调整,参展时更偏向于推出快销亲民的产品;行业内创新升级的趋势明显。茶冰激凌、茶食品等创新产品在茶博会上集中亮相,成为新的关注点。但据部分企业透露,这类产品更多是凭借新奇感吸引消费者尝鲜,引流效果虽有,却与实际成交未形成明显正相关。
△茶冰淇淋展位成排队王(“说茶”摄)
展会运营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企业认为展会宣传力度不足,形式缺乏新意,导致人气进一步受限。为应对这一情况,各展商几乎都在展位上开展线上直播,虽借助一些热点带动部分线上销售额,但效果仍然不佳。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今年茶博会的探讨,大都集中在部分茶叶展会沦为“杂货博览会”、茶博会中假货泛滥等讨论,部分茶博会甚至失去公信力,这或将对茶业业态造成一定危害。
△(图片来源:微信视频号截图)
整体来看,2025年茶博会行业正经历人流量、成本等多重压力,企业在收缩参展规模的同时,也亟待通过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盛极一时的展会
还有开展的必要吗
NEWS
”
曾几何时,展会曾是茶企眼中的“香饽饽”。如今,展会沦为部分主办方的“面子工程”,其以签约金额、领导出席次数等为核心指标,忽视参展商的实际需求。单纯只是为办展而办展的逻辑,让茶博会沦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展商心声》调研报告显示,成本与预算问题已成为当前展商面临的头号挑战,其关注度高达82%,影响程度已远超其他议题。自2019年以来,展会服务成本上涨38%,而同期其他商业成本仅上涨24%。成本增长不对称,展商选择的天秤自然有所倾斜。
△(图片来源:《展商心声》调研报告)
早在去年,“说茶”与茶企交流中便发现,“参展费用高”一词被频繁提及。经济下行,企业预算进一步收缩实属必然。与之冲突的是,有些热门城市参展费用甚至超乎预算,这也是其减少参展次数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展会补贴并非外界传言的有所紧缩,但因限定范围、申请条件进一步规范,表面上部分展会得到的补助可能不如以往。
根据各地的展会补贴可知,其通过明确补贴上限、细化补助规则、聚焦优质展会等方式,推动展会经济更规范、高质量发展。如杭州市对首次举办的市场化展会最高补贴100万元,并按举办年限阶梯递减。
与此同时,为鼓励企业“走出去”,各地政府加大出国参展支持力度,相关补贴政策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及国际认证展会倾斜。企业仍可以借用政府对国外参展的补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更多企业参与国际性展会。
据“说茶”不完全统计,2025年公开发布的与茶相关的国际展会逾二十余场,举办地涵盖英国、墨西哥、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国际间茶产业合作的新途径,仍然有待发掘。
可见,不能消极看待展会未来。面对行业困局,茶博会应积极探索转型路径,从传统销售转向体验经济,摆脱“不可不办”的思维定式,认真开展好每一场展会,重塑展会的自我造血能力。
2025年最后季度
茶博会怎么拼
NEWS
”
现已步入2025年最后一个季度,这既是全年工作收官冲刺之时,也是新一年工作谋篇蓄势之季。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茶博会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回顾前三季度的茶博会情况,其呈现出传统与创新交织、产业边界不断拓展的态势。
今年茶博会中,“茶+跨界”成为核心主题。武汉茶博会首创“茶&酒融合”模式,吸引汾酒集团等品牌入驻并打造“茶酒双轨生态圈”;多个茶博会的茶冰淇淋、新茶饮的展位人气火爆,表明消费者对新事物的追捧,推动茶产业向多元化场景延伸。
另一方面,2025年大多数茶博会更注重海峡两岸茶业资源对接。例如,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专设“港澳台与国际展区”,重点邀约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以及韩国、老挝等地区的采购商参与产业链合作洽谈;第五届福州茉莉花茶文化节和第四届福州茶叶交易会特设的海峡两岸“三茶”融合展示馆,汇聚台湾30家茶叶、茶器具及茶周边企业,集中呈现台湾22县市茶产品与文化。
在拥抱时代浪潮的同时,茶博会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接下来,茶博会仍然将持续开展。
在争议中前行,是茶博会的发展路径,值此“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茶博会应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将展会重新转化为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展会不再被当成任务和门面,而是重新成为商业生活的真实组成部分,它才能真正摆脱“皇帝的新衣”的标签,找回失去的意义。
责编 / 姚艺玲
编委 / 王妙容
来源:微说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