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许多工厂里,一份作业指导书往往需要工艺工程师花上数周时间逐步绘制:厚厚的文件、冗长的图片说明,却依旧难以避免工人看不懂、步骤遗漏、错误频发。对追求效率与稳定的制造企业来说,这种低效不仅增加隐形人力成本,还可能直接拖慢交付节奏。
引言
在许多工厂里,一份作业指导书往往需要工艺工程师花上数周时间逐步绘制:厚厚的文件、冗长的图片说明,却依旧难以避免工人看不懂、步骤遗漏、错误频发。对追求效率与稳定的制造企业来说,这种低效不仅增加隐形人力成本,还可能直接拖慢交付节奏。
01
技术核心解码|它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
德国安森博由德国弗劳恩霍夫 IPA 于 2022 年孵化成立,团队由工业自动化与 AI 专家组成。它的突破在于:把说明书“数字化 + 自动生成”。
核心逻辑:基于产品的 3D/STEP 文件自动生成交互式操作指令;即使只有 2D 图纸,也能快速转化。解决痛点:从“人工逐步绘制”变成“自动化生成”,极大缩短了 SOP(标准作业程序)的制作周期。成效数据:在德国家电与汽车零部件工厂,说明书制作时间缩短 70%–80%,工人错误率明显下降。换句话说,安森博让说明书从“静态纸张”变成了“实时指导的数字助手”。
02
企业案例故事
德国安森博已在汽车、机械、医疗和电子行业落地。包装巨头 Krones 将说明书生成时间从数周缩短至几分钟,实现跨工厂统一管理;农业机械制造商 RAUCH 则借助其平台提升装配效率,并依托 ISO 27001 保障数据安全。RAUCH产品经理 Alexander Maier 表示:“我们找到了一个同样践行精度与安全价值的合作伙伴。”
03
未来趋势与合作机会
在德国,安森博已被视为“数字工艺工程”的代表企业之一。随着制造业对柔性生产和快速切换的需求上升,说明书的快速更新与标准化将成为全球工厂的刚需。
对中国企业而言,安森博的价值尤其明显:
家电制造:电视、冰箱等装配线频繁变更工序,说明书生成效率直接决定产能。电子产品:零件多、工序复杂,数字化指令能显著降低工人误操作。机械装备:定制化程度高,安森博能帮助快速生成客户化工艺指导。尤其在 熟练工短缺、产线切换快、交付周期压缩 的背景下,安森博的价值可能比在德国更大。合作方式可以从单一产线试点开始,逐步扩展至跨厂区统一管理,甚至开发符合中国工厂需求的本地化版本。
04
结语
如果工厂能在几分钟内生成一份标准化、易理解的操作指令,那么效率和质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德国安森博已经在欧洲工厂证明了这一点。下一步,它是否能成为中国制造企业的效率引擎?
想进一步了解 德国安森博的技术与合作方式,与安森博CEO面对面深入交流,请联系我们。
德国工业智库
德国工业智库是服务于中德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型交流合作平台,专注于智能制造创新技术产业。以德国先进技术及项目经验为源头联动中国制造业企业,以深度行业研究能力和技术分析能力解析中国市场,致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标的挖掘、项目合作对接、投融资咨询和市场营销等全方位定制化服务。
来源:德国工业智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