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节前夕,专程来到长征旧址、红色旅游重要地标、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镇原县三岔镇高湾村,拜访一位年逾古稀、痴迷诗词、书法绘画、古玩收藏、周易研究,50年如一日,乐此不疲,乐善好施,服务人群的家乡文化名人李宪章老师。如何让一个人的心灵世界里拥有充实和快乐
教师节前夕,专程来到长征旧址、红色旅游重要地标、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镇原县三岔镇高湾村,拜访一位年逾古稀、痴迷诗词、书法绘画、古玩收藏、周易研究,50年如一日,乐此不疲,乐善好施,服务人群的家乡文化名人李宪章老师。如何让一个人的心灵世界里拥有充实和快乐,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这位文化传承者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才情绽笔端,锦绣入心田。高中毕业的李宪章先生,上世纪70年代先后在当地榆杨湾小学、三岔镇小学任教。在那极其艰苦的工作环境里,他常常忍饥挨饿,忍气吞声,忍辱负重。但看到压满村上屋子的各类书籍,他兴奋不已。如饥似渴,夜以继日的点灯通读,抄录,背诵。从此对文化艺术的孜孜追求,痴迷就是50多年。他沉浸于祖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演绎了一幕幕令人感慨的人生画卷。这不仅仅是他即使一个普通人,在山乡农村来追求内心信仰的奋斗史,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最好的见证。
2023年7月在第一届盛鑫杯全国诗词大赛中荣获冠军。赛事吸引了全国成千上万名诗词爱好者的积极参与,提交作品近4000首。李宪章凭借个人诗词才华,脱颖而出,成为最佳人气奖获得者,其作品和事迹在各大平台被报道。加入县、市等级书法家协会及收藏协会后,舞文弄墨,交流互补,融会贯通。李老师对诗词的研究,凸显了基层群众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积极作用。他为人师表的经历,体现了诗词艺术的普及性和教育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不仅提升了个人的文化修养,还激发了家乡更多诗词爱好者的兴趣,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与认同。李老师也是一位书法爱好者。他的书法,笔力劲健,雅致增趣,飘逸成韵。他几乎每天都要临帖苦练,就连家里的床铺上都堆的是他的习字。前来拜访他的各地朋友,李老师的书法,每每成了交流互动的信物。
脚踏泥土心向天,手握经典道自然。周易文化,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工具。他走州过县,遍访名师。他立志要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他深知,真正的文化传承不是束之高阁的学问,而是能够深入民间,服务百姓的实用智慧。他是当地四邻八方出了名的“贴心人”。在名利场中,他始终保持特有的“农民本色”,守正存真,诚信做人。他从不给犯罪人物看风水,从不给赌博场所布局,不为破坏生态的项目堪舆。他每天5点多起床。读经写字,待客交流,下地劳动,领悟百态,上善生活。
他真正热衷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周易》学问,年轻的时候就接触到了《周易》,他几乎把周易的每一个章节都能背下来,背的滚瓜烂熟。他静处体悟,沉迷其间。50多年里,他对《周易》的解读和应用,更当成一种生活的哲学,一种平静自己内心,帮助百姓解答人生困惑的智慧。今天的他,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充满了对人生深刻的理解。
他学会了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快乐。无论是面对命运的波动还是人生的坎坷,李老师都能够用一种轻松、自然的心态去化解,去应对。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老师的“绝活”表现,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和信任。他的“风水宝地”旁,常常有村民或外来的客人前来请教。遇到难题,他总是劝人想开点儿就好。但从不一味强求别人接受他的看法。也不图什么特别的回报,他的生活方式简单,内心却充满了满足感。李老师并不把自己看作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淳朴善良的村民早已把他视为“李大师”。他并没有因为有人给自己贴上了诱人的标签而感到骄傲,反而更加变得谦逊、淡然。面对家乡老弱病残的乡亲们,不但分文不收,临走时也要给他们奉献“爱心”。他明白,真正的大师应该是在命运的洪流中能够做到“知天命,顺天行”的人。
高湾村支部书记杨全红深有感触的告诉记者:李宪章老师不仅仅是一位民间艺人,多才多艺。而且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时无私无畏的帮助村民。积极参与家乡社会公益活动,从不间断。感慨观陈迹,清修悟永年。在李宪章老师文化氛围的感应下,428户、1630口人的村庄,即便是近20位8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也跃跃欲试。目前,村里读书学习的人多了,回报家乡的人多了,健康向上,团结互助,和谐共处。据了解,村里还制定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公约》,组建20人规模的“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坚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评选产业致富、美德家庭等示范典型13人;打造具有特色民族饮食文化的小吃一条街,与时俱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山乡巨变。时代新村蔚然成风。(陈厚学/文)
来源:文化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