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中国农大“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再+1,总数已达3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5 09:54 1

摘要:兽医公共卫生教师团队是沈建忠院士领衔的一支学科交叉、创新引领、团结奋进的教学研究团队。团队以培养国家急需紧缺兽医公共卫生人才为初心使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国首创本科兽医公共卫生专业,牵头教育部“101计划”;以建设国家公共卫生防控体系为责任担当,获批首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院士“兽医公共卫生教师团队”入选。

兽医公共卫生教师团队是沈建忠院士领衔的一支学科交叉、创新引领、团结奋进的教学研究团队。团队以培养国家急需紧缺兽医公共卫生人才为初心使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国首创本科兽医公共卫生专业,牵头教育部“101计划”;以建设国家公共卫生防控体系为责任担当,获批首个兽医公共卫生全国重点实验室,荣获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等多项荣誉。

作为团队负责人,沈建忠执教37载,始终以大先生之姿担纲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在他的垂范下,团队青蓝相接、薪火相传,承担的《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公共卫生学》《动物解剖学》课程先后获评教育部或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名师及教学团队,成员荣获全国杰出教学奖、北京市教书育人榜样、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表彰;团队所在支部和学院分别获评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了育人强师、服务国家的强大动力。

沈建忠心怀国之大者、深耕教学一线,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兽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和教育部动物医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牵头研制了《动物医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深度参与并推动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与教育部专业三级认证试点。他带领团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课149门、培养研究生902人,设立首个兽医公共卫生本科专业,创立卓越兽医培养计划,建成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教学动物医院和产教深度融合的教学马医院。

2020年以来,团队成员荣获全国教材先进个人、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16项,《兽医免疫学》等5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部教材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承担新农科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25项,主编出版教材16部,发表教改论文24篇……教育教学成果丰硕。

此外,团队指导学生立项自主创新科研项目19项、创新创业项目136项,摘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竞赛金奖5项、银奖1项、铜奖5项,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论文7篇,为国家兽医公共卫生事业输送了大量行业领军人才。

面向国家公共卫生安全重大战略需求,沈建忠带领团队挺膺担当,聚焦兽医公共卫生安全、重大动物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动物临床疾病兽诊疗、新药创制等科技和技术前沿开展系统研究。

多年来,团队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纵向科研项目161项;主持制定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和行业标准31项;自主研发高效精准的残留快速检测产品及新型兽药18种,系统攻克了兽药残留精准检测技术瓶颈,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和产品垄断。相关成果累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成员在Cell、Lancet Microb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41篇,沈建忠等4人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聚焦高质量科研创新,团队新增获批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参考实验室1个、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建成2.5万平米海南全健康(兽医公共卫生)研究中心及海南省食品安全监测及检验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团队创立的One Health Advances(OHAD)期刊并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显著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话语权。团队成员国内外重要学术机构或期刊兼职40人次,向中央和国家部委提交并采纳重大问题对策性研究或政策建议26份。

期刊“One Health Advances”被ESCI数据库收录

科研成果频发的同时,团队深化产教融合,让一项项科研突破从“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近5年来,团队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聚焦动物源食品安全检测、动物临床疾病诊疗与疫病防控,主持横向项目359项,研发诊断试剂、兽用疫苗及新兽药18种,获批专利146项,技术成果转化超2960余万元,有力推动了产业技术进步与升级。

图源:北京教工之家

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称号,是荣誉也是责任,既反映了获批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创新教师队伍发展,也体现了学科建设水平、科研人才储备情况。此前,学校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廖小军教授“果蔬加工教师团队”、资源与环境学院张福锁院士“养分资源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教师团队”分别入选第二批、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廖小军教授“果蔬加工教师团队”

张福锁(中)与团队在河北曲周县收获玉米

面向新征程,这3支“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将继续在中国农大接续奋斗,与数千名教师学者一起精进教学能力、潜心科研创新,行进于教育兴国和科技强国的征程中,不断擦亮中国农大的“金名片”。

部分素材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官网/官微、高绩官微等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