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IP,何以出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5 09:41 1

摘要:江苏民歌《茉莉花》是1942年新四军文艺战士何仿在六合金牛山脚下采撷而来,已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六合乃至江苏最具标志性的文化IP。近日,围绕六合区“茉莉花”文化品牌建设,多位专家学者展开深入研讨,聚焦非遗的活态传承、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以

江苏民歌《茉莉花》是1942年新四军文艺战士何仿在六合金牛山脚下采撷而来,已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六合乃至江苏最具标志性的文化IP。近日,围绕六合区“茉莉花”文化品牌建设,多位专家学者展开深入研讨,聚焦非遗的活态传承、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以及如何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等主题,汇聚智慧、明晰方向。下面,跟着小编一起了解部分专家对如何将“茉莉花”文化品牌建设持续引向深入的观点。

冯卓慧

中国艺术研究院

音乐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六合民歌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融南汇北、刚柔并济”,这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六合位于南京北部,地处江淮之间,历史上是吴楚文化、江淮文化的交汇地带,这使得六合民歌兼具南方的婉约秀丽和北方的粗犷豪迈。题材方面,大约分为反映劳动生活的、歌唱爱情生活的、描绘民间风俗的与蕴含历史叙事的四类,是文化交融的“活态见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既有学术研究的“深度”,又有动人心魄的“温度”。

六合具备丰厚的文化土壤,除了大家熟知的《茉莉花》外,六合民歌的整体知名度还不高。下一步还需培养更多优秀的民歌歌手,同时要加强保护和传承六合民歌,保护不仅是保存音乐的形式,更要守护当地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六合民歌作为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其保护与传承不仅能守护地方文化记忆,还能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灵感。此外,进一步提升打造六合民歌,还需要加强多方协作,平衡传统保护与创新发展,让这一民间音乐形式在新时代持续焕发生命力。

戴有山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远程培训部主任、副研究员

何仿采集、改编民歌《茉莉花》,并在传播中使之成为中国经典民歌,这一过程体现了传承的关键:既保留“以花喻情”的民歌文化内核,又通过艺术提炼实现时代性与创新性。

在非遗传承策略层面,六合地区通过“活态保护+创新传播”双轨模式构建传承体系。一方面,依托政府主导的传承机制,2007年民歌《鲜花调》,2016年六合民歌分别被列入南京市、江苏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成立专业传习所开展系统化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实施跨领域融合传播工程,既保持传统传习方式,如金牛湖街道的“理论+实践”《鲜花调》民歌传唱班,又通过文化展演、阅读推广等新型载体实现文化解码与再编码。

当前对《茉莉花》的传承实践呈现三个核心特征。首先,注重传承人梯队建设,通过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地方艺人的协同教学保障技艺传承完整性;其次,强调文化符号的创造性转化,在保留音乐基因的前提下发展出交响乐改编、双语版本等多元艺术形态;最后,构建国际化传播网络,既延续文化外交传统,又在数字媒体时代通过多模态传播提升文化影响力。这种兼具历史纵深感与时代创新性的传承模式,为传统音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范式。

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主席

江苏民歌《茉莉花》与河北民歌《茉莉花》在歌词、旋律、节奏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首先,在歌词方面,江苏版歌词主要是对茉莉花的直接赞赏,强调花的美雅无与伦比;河北版歌词基本内容与江苏版一致,但质朴直接一些,加入一些地域的特点。在旋律与节奏方面,江苏版以委婉细腻的演唱,用四拍子蔓延体现花的优雅,具有明显江苏民歌、江南丝竹的韵味,抒情优雅;而河北版的曲体简单,显得爽朗活泼,一开始两句简单的重复,明显与江苏版不一样。在情绪方面,江苏版透露出姑娘对茉莉花远看不敢乱摘的羞涩,充满柔情娇然之态;河北版则表现出大方开朗的特征,展现出北方人的豪爽。两朵“茉莉花”在各自土壤的滋养下绽放着不同的风采与芬芳。

但全国来江苏采风和创作的许多音乐家,甚至很多省内的音乐人都搞不清两者的区别,把河北版《茉莉花》当作江苏民歌来使用。我们音乐工作者有责任把两朵“茉莉花”各自的特点宣传介绍给大众。省文联与六合区开展了“茉莉花”文化品牌合作共建活动,并专门挂牌成立民歌“名家工作室”,期待这些举措能为江苏《茉莉花》的传承、发展与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

戴珩

文化学者,江苏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挖品牌价值、开展制度设计研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完善顶层设计,围绕文化空间、文化产品、文化作品、文化活动、文化服务、文化生活方式、文旅商体农消费场景、文化IP、文化AI、文化传播等方面,全面创新,让“茉莉花”文化品牌切实赋能六合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建设文化空间。合理地设计统一标识,在考虑公共性、文化性、传承性、社区性、开放性、包容性等的基础之上,在六合公共文化空间中注入茉莉花符号,打造鲜明打卡点。二是打造文化作品。创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作品,包含目前已经在做的“茉莉六合”农产品。既要满足精神需要,又要满足文化需要,物质、精神都要带动起来。但不要平均用力,集中精力打造一个精品,另外,凡是“茉莉花”品牌的产品,都要是最高品质的。三是举办文化活动。要让老百姓参与进“茉莉花”活动中,比如后续举办的民歌大会应不单是一场比赛,更要把农商文体旅展艺全部整合起来。要以人为本,帮老百姓增收致富,给老百姓提供更高的情绪价值,激发老百姓的创造力。

郭新茹

南京师范大学

文化产业与创意传播基地常务副主任、教授

一是建设多维共生的“茉莉+N”品牌矩阵。一方面,聚焦核心IP,强化“《茉莉花》源头”的核心标签,打造“茉莉源”超级IP——以“何仿采集《鲜花调》”为历史原点,推出“茉莉源”视觉识别系统。另一方面,延伸细分IP,构建茉莉家族生态,形成“茉莉歌、茉莉石、茉莉画、茉莉味”四大细分IP,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二是构建协同联动的非遗传承体系。首先,组建双师队伍。邀请音乐名家等“源头导师”与六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本土导师”开展师徒结对。其次,启动“茉莉新声计划”。举办茉莉新声创作大赛,鼓励改编六合民歌,多渠道发布,推动民歌年轻化。最后,建设数字非遗实验室。用AI还原老艺人的演唱、打造沉浸式民歌传习所,推出非遗数字藏品。

三是打造三链融合的文产经济生态。首先,延伸文化链。推动文化资源加速向文化资本转化,覆盖音乐、文创、出版等产业。其次,整合旅游链。串联“茉莉歌、茉莉石、茉莉画、茉莉味”等资源,打造茉莉主题旅游线路。最后,跨界产业链。借鉴横州经验,推动茉莉与农业、康养、高新科技的融合发展。

来源:今日六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