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秋的固城湖蟹塘,晨光穿透水面,照亮塘底那只正在奋力蜕壳的中华绒螯蟹——旧甲缓缓脱落,新壳在微凉湖水中渐渐变硬,最终舒展成“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鲜活模样。这是它从幼蟹长成成蟹的最后一次蜕变,也是最关键的一次新生。
初秋的固城湖蟹塘,晨光穿透水面,照亮塘底那只正在奋力蜕壳的中华绒螯蟹——旧甲缓缓脱落,新壳在微凉湖水中渐渐变硬,最终舒展成“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鲜活模样。这是它从幼蟹长成成蟹的最后一次蜕变,也是最关键的一次新生。
螃蟹从扣蟹到成蟹,要历经5次蜕壳,每蜕一次壳,体型都实现一次显著增长,更是一次崭新的生命蜕变。高淳固城湖螃蟹品牌创建的25年,恰如这五次蜕变:从塘边摸索到全国标杆,从传统养殖到智慧升级,从区域小蟹到全国名品,每一次“蜕壳”都展示向新求质的决心,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蟹乡人的坚守与创新。
而这只“横着走”的螃蟹
更见证着高淳这座江南小城的不断蜕变
第一次蜕变:高淳真的“慧”养蟹
上世纪80年代末,高淳人打破“靠水吃水”的传统捕捞思维,第一次拿起蟹苗筐,在塘边开启规模化养殖的探索。没有现成经验,就跟着水质、节气“摸索着来”:选长江水系的原种蟹苗,在蟹塘种植本地水草净化水体,投喂螺蛳、小鱼、玉米等天然饵料……慢慢攒出“品种优、环境美、饵料好、管理严”的养殖门道。后来,这套模式被上海海洋大学王武教授总结为“高淳模式”,还捧回“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为产业埋下“品质为先”的第一粒种子。
“养得好,更要让大家知道好。”2000年,高淳迈出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注册“固城湖”商标,正式开启品牌化探索。
2001年举办了首届江南•高淳螃蟹节,这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成功打开了高淳螃蟹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名气,让“固城湖螃蟹”的美名远扬四海。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后来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被誉为“螃蟹大王”的邢青松开始带领村民抱团发展,为横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泰州5市,拥有3200多户社员、总养殖面积超13万亩的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次蜕变:好蟹有“码”可循
此后,一张张“国字号”证书接踵而至。2003年,全国首个国家级长江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落地,从源头守住螃蟹的“良种基因”;2004年,拿下全国首个有机蟹认证,让“吃得放心”有了硬保障;2007年,“固城湖螃蟹”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从此有了专属“身份标识”;2009年,更成为全国首个螃蟹类中国驰名商标,“固城湖”的名字开始被更多人熟知。
随着品牌化的快速发展,高淳成立了固城湖螃蟹品牌运营中心,通过打造信息化全流程品控管理体系,积极拓展品牌营销渠道,优化完善品牌授权管理和服务。
如今,固城湖螃蟹品牌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据固城湖螃蟹品牌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吕虹介绍,目前已打造云上蟹塘、产地数字化使用权交易平台、云拣仓、购蟹地图及验蟹师等5个数字化转型节点产品,赋能固城湖螃蟹品牌全产业链升级,并通过产地码、溯源码、流通码“三码合一”认证机制,保障固城湖螃蟹从产地到餐桌的在控能力,确保每一只正宗固城湖螃蟹都可以将追溯源头深入到产地。
第三次蜕变:养蟹也有“黑科技”
“以前养蟹看天,现在养蟹看数据。”在南京黄金甲螃蟹养殖基地,厂长白永炳指着蟹塘里的多孔砖“水下小区”,语气里满是骄傲——这些砖块搭成的“蟹别墅”,能让螃蟹躲天敌、避高温,亩产从传统200斤跃升至520斤,这是高淳产业第三次“蜕壳”的生动写照。
科技的力量,正在重塑养蟹的模样。江苏华海种业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十年,培育出“金农1号”新品种,饲料利用率比普通蟹高15%,出肉率达25%,肉质还带着自然清甜。
无人机精准投饵,十分钟就能投喂十余亩蟹塘,比人工节省三分之二时间。
全省首个“河蟹养殖气象科技小院”实时监测水温、风速,为蟹农提供精准指导。
甚至,螃蟹分拣都有了“黑科技”——显微CT机像“安检仪”一样,通过X光扫描形成三维成像,2分钟就能判断螃蟹品质。未来,更有望实现“两三秒分拣一只”,让“验蟹师”不再一“师”难求。
2020年,全国首个以螃蟹养殖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高淳建成,“高淳模式”升级为全国生态养殖的“产业样板”,吸引着全国数以千计的养殖户前来学习、取经。
第四次蜕变:全网都是我家“蟹”
“家人们看过来!这只3两母蟹,蟹黄满到快溢出来,刚从固城湖蟹塘捞上来的!”蟹小乔农业科技的直播间里,陈芸举着鲜活的螃蟹,镜头外订单提示音不断——这是产业第四次“蜕壳”的缩影。
线下有市场,线上有热度,今年更多了“蟹超”的新舞台!
线下,南京固城湖螃蟹市场作为长三角地区产业链最全、设施功能最优、规模最大的螃蟹交易市场,总占地面积218亩,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打造了“一核多区”的市场格局,提供螃蟹交易、仓储物流、金融保险、法律援助、产品检测等多项服务。目前入驻市场的商户超过了300家,年交易额达20多亿元。
线上,邢青松带领的青松水产合作联社与美团、抖音等电商平台合作,开启基地直采模式,通过源头直采直销,让鲜活的固城湖螃蟹一路“爬”向全国。
同时,“蟹小乔”“蟹小妹”“蟹宝兄妹”等新农人把直播间搭在塘口、仓库,陈芸团队2023年销售额突破六千万元,“90后”孙旭婷靠抖音直播年销超百万;盒马、京东等平台上,固城湖螃蟹常年霸榜蟹类热卖榜,“云上卖蟹”成了高淳的新名片。
第五次蜕变:高淳螃蟹“横”行世界
“百蟹争霸”的市场里,高淳靠什么突围?答案藏在第五次“蜕壳”里——打造“从塘口到餐桌,从国内到海外”的全产业链。
此刻的固城湖,即将完成最后一次蜕壳的螃蟹正在水中蓄力,等待丰收;历经25载、五次蜕变的高淳螃蟹产业,也站在了新的起点。如今的高淳,螃蟹早已不止是“食材”:冷链物流保障新鲜直达,同城6小时、国内 80%城市次日达;包装设计融入高淳文化,深加工产品花样翻新,花雕熟醉蟹、迷你香辣蟹持续热销。
更令人振奋的是,江苏华海种业拿到南京市唯一大闸蟹出口许可资质,让固城湖螃蟹带着“数字身份证”,从固城湖直达全球餐桌!
一条跨20余个行业、惠及10多万农民的全产业链悄然成型,总产值突破100亿元。2024年,南京农业大学报告显示,固城湖螃蟹品牌综合影响力在全国48个河蟹主产区中排名第二。今年,全区21.9万亩蟹塘预计产量将突破2万吨,平均规格比常年大5-10克。区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严涛表示:“种苗研发筑牢产业根基、绿色养殖保障品质核心、数字科技赋能生产效率,这三大关键环节协同发力,为固城湖螃蟹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与此同时,我们还探索形成了具有高淳特色的联农带农机制,在推动螃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产业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农民。”
25年来,这只“横着走”的螃蟹,见证着高淳这座小城的蜕变:从传统渔乡到智慧农业标杆,从区域小城到全国知名“蟹乡”,如今的高淳正以满满的活力吸引着众多年轻人加盟——“蟹二代”邢秀梅从海外学成归来投身蟹种研发,“乡村CEO”卞海波喊回20个大学生共建直播基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这里找到“横着走”的底气:懂技术能养蟹,会营销能带货,有梦想能创业!
这个秋天
不妨尝一只固城湖螃蟹
品味它25载蜕变的鲜甜
尝试着读懂高淳人
“小蟹做大、蟹业做强”的匠心
更期待你来到高淳
与这座“江南胜地”一起
横着走,向未来!
来源:高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