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餐饮行业可谓是热闹非凡,一场由罗永浩引发的 “预制菜风波”,让整个行业都陷入了舆论的漩涡。而在这场风波中,新辣道创始人、信良记董事长李剑更是直接 “悬赏 20 万元”,公开叫板罗永浩,这一事件瞬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最近,餐饮行业可谓是热闹非凡,一场由罗永浩引发的 “预制菜风波”,让整个行业都陷入了舆论的漩涡。而在这场风波中,新辣道创始人、信良记董事长李剑更是直接 “悬赏 20 万元”,公开叫板罗永浩,这一事件瞬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事情的起因,要从罗永浩的一场直播说起。9 月 12 日晚 8 点,罗永浩在直播间火力全开,将矛头指向了知名餐饮品牌西贝。在直播中,罗永浩反复强调,自己并非反对预制菜,而是希望推动预制菜进餐馆这件事能够信息透明化,让消费者拥有知情权。
然而,他的言辞之间,却处处透露着对预制菜的不满,“难吃、价贵、分量小、预制菜、不透明”,这些评价犹如一颗颗炮弹,重重地击在了西贝的身上。
这场直播吸引了大量观众,抖音直播瞬间在线人数超过 10 万,罗永浩的账号也涨了不少粉丝。在直播中,罗永浩还摆出了疑似西贝店内使用预制菜包装产品的图片证据,那些去骨黄花鱼柳、儿童餐牛肉酱、猪排烩酸菜以及海鲈鱼等,均显示出 18 个月不等的保质期。
他更是直言,餐饮企业对预制菜的定义很复杂,但其实并不复杂,“如果下次到餐厅吃饭,感觉像是预制菜,直接打开手机录像问工作人员,这样的事情多了,就推动预制菜的标准制定以及相关立法。”
就在罗永浩 “重捶西贝” 的近 24 小时后,9 月 13 日晚 7 点过,李剑坐不住了,专门在其个人视频号开启直播,为餐饮人抱不平,公开叫板罗永浩。
李剑表示,“我正式悬赏 20 万元,中国境内有营业执照的连锁(餐饮)企业,只要能证明自己没用到任何冷冻原料和添加剂,或者被罗永浩、媒体证明存在这样的餐馆,我就给 20 万元。看看罗永浩说的‘无冷冻无添加剂才是好餐馆’到底能不能成立。”
这一 “悬赏” 举动,瞬间将事件推向了高潮。要知道,李剑和罗永浩可不是普通的关系,李剑坦言,他本人也是老罗的朋友,多年来,双方一直有着非常好的深度合作,罗永浩首场直播排名第一的信良记小龙虾就是他做的。
即便如此,李剑在看完罗永浩的直播后,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决定要 “趟这个浑水”,哪怕会 “引火上身”,甚至遭受到谩骂和攻击。
李剑在餐饮行业,那可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兵,从事餐饮行业长达 30 年。从员工食堂到火锅连锁,再到复杂的中餐,后来又在上游做食品工厂、食品电商,全链条都深度参与过。他的视频号个人介绍里标注着 ——“新辣道创始人成功十亿元战略并购”,这足以证明他在餐饮行业的地位和实力。
在李剑看来,罗永浩引导消费者 “迷信” 小饭馆、餐厅 “现炒” 饭菜更健康的观点,存在严重偏差。他认为,大家不该纠结是预制菜还是非预制菜,而应该关注冷冻原料和鲜鱼、鲜鸡、鲜猪等鲜肉相比,哪个对消费者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味、更实惠。
消费者真正在意的,是哪家的原料能科学证明更健康、投入更好、更实惠,而非概念之争。
李剑指出,罗永浩在直播里根本没明确 “预制菜” 的定义,却用消费者的生活常识设置逻辑陷阱。“他说只要不是现买鲜鱼、鲜鸡块、鲜羊排,像冷冻海鲜肉等,或者经过粗加工腌制的半成品,就是预制菜。
贾总开放后厨,媒体就揪着有冷冻鸡块、鳕鱼块、羊排、花菜说事儿,只因这些是冷冻的,不像罗永浩说的‘鲜货’,就被定义成‘预制菜’。这就是他的核心逻辑 —— 只要用冷冻原料,不管是什么,通通算预制菜。”
李剑进一步表示,“现炒” 饭菜背后其实隐藏着未知风险。比如蔬菜可能含添加剂或农药残留、肉类可能未经检疫或已腐败、调料可能存在非法添加,并非像老罗所宣传的一定 “健康美味”,这种误导反而可能危害消费者。
而很多小餐馆用的鲜鱼、鲜鸡鸭等肉品也并非全部安全,可能会有滥用抗生素以及蔬菜残留农药等问题。现代食品工业冷冻技术是全球肉类供应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关键是餐馆要选择品牌可靠的冷冻原料,不必纠结 “鲜冻” 概念。
李剑认为,罗永浩作为一个懂互联网的人,身边也应该有食品科学家朋友,随便查一查、问一问就该知道:餐馆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品牌冷冻货和用市场鲜肉,哪个对顾客更友好。但他却在几十万、几百万人观看的直播中误导产业和消费者,这实在不应该。
此外,对于罗永浩 “不反对预制菜,但要公示” 的观点,李剑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坦言,老罗以这样的说辞,实则利用 “预制菜” 缺乏科学标准与公众共识的特点,将 “预制菜” 与 “垃圾”“不健康” 强行挂钩,把自己塑造成 “道德审判者”。
李剑甚至将现阶段大家对于 “预制菜” 的模糊定义,类比大家对 “臭流氓” 的定义。他举例称,“臭流氓” 包含爱人之间打情骂俏时的戏称、男性在大街上偷瞄美女、有道德瑕疵、触犯刑法等不同情况。
现在 “预制菜” 在消费者心中的处境,就和 “臭流氓” 类似,几乎约等于 “垃圾”“不健康”。
但实际上,预制菜行业也存在不同情况:有的企业用冷冻排骨做预制菜,排骨品质很高;也有恶劣企业用低劣、无底线的原料生产预制菜,伤害消费者,就像 “触犯刑法的臭流氓”。
“罗永浩要求所有涉及预制菜的企业‘公示’,如同逼迫有轻微相关行为的人贴‘负面标签’,导致行业陷入要么不敢承认、要么说谎的死局。”
李剑还提到,老罗自身可能也在销售含有预制成分、有添加剂的食品,靠这些盈利还债,却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要求其他企业公示,这本质上就是行业霸凌。自己不贴标签,却逼迫同行贴标签,用没有共识的民意和概念打压他人。
李剑在直播中还强调,哪个餐馆不用带添加剂的调味料?比如酱油里可能有色素,味精里有谷氨酸钠,要是都标注,大部分菜都得标出化学名词。“罗永浩就是利用这种标注差异,再加上消费者见化学名词就觉得不健康的心理,误导大家好餐馆、卖得贵的餐馆就不能有添加剂。”
其实,早在之前,西贝的贾国龙也表示,很难说哪家餐厅没有预制工艺,做任何一道菜都需要预制。预制是提前加工、预加工,比如把毛菜预制成净菜也是预制。“现在已经不是毛菜时代了。”
这场由罗永浩引发的预制菜风波,如今因为李剑的叫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究竟是罗永浩的观点更能代表消费者的心声,还是李剑对行业的理解更为深刻?冷冻原料和现炒原料,到底哪个才是餐饮行业的未来?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
而在预制菜国家标准即将出台的前夜,这场争论或许也将推动整个餐饮行业更加规范、健康地发展。
来源:文史书生